第24章抵巇(1 / 2)

上一章讲述了鬼谷子的第三章内揵,这一章就来讲述一下鬼谷子的第四章抵巇。

所谓抵巇,抵有两层含义。

一是攻击之义。二是堵塞之义。

巇,本义是间隙,缝隙,裂缝等意思。此处,引申为漏洞,缺陷,破绽,纰漏等含义。

综合起来,抵巇,也就是两种含义。

一是对人而言,就是攻击别人的漏洞或者缺陷之处。

比如三十六计里面的趁火打劫,浑水摸鱼,顺手牵羊等计策。就是利用别人的漏洞与破绽,打击别人。

二是对已而言,就是发现自己的漏洞或者破绽之后,及时堵塞或者修复漏洞和纰漏,防止别人以此攻击自己。

在游说或者与人辩论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的言辞要金陵少露破绽,或者堵塞自己言辞中的漏洞,免得别人以此为突破口,攻击自己。另一方面,我们要寻找别人言辞的漏洞与破绽,并抓住别人的漏洞,顺势攻击对方。

这就是鬼谷子抵巇之术的基本意义。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善于发现别人的漏洞和缺陷。比如抓住别人的把柄,然后以此为突破口,那么就可以驱使别人为自己办事。使人言听计从,从而实现自己的所欲所求。

所以鬼谷子的抵巇术是非常实用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讲述一下。

一是漏洞或者缝隙产生的原因。

鬼谷子有言,物有自然,事有合离。

其意思是,天下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生成的。而人事的结合与分离,就像万物自然生成的一样。也是情势使然,而非人力所能为。

比如刘邦与项羽,当面对强大残暴的秦军时,刘邦与项羽结成同盟,共同对付秦军。而当秦朝被推翻后,刘邦和项羽,很快就分道扬镳,成为了敌人。

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双方是结合还是分离,取决于自然的情势。

宋朝大文豪苏轼有一句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结合与分离,实乃人事的常态。

鬼谷子认为,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

鬼谷子的意思是,自天地产生以来,人事就有结合与分离,就有开始与终结。而人事的结合与分离,总是不完美的。在结合或者分离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缝隙。

比如三国时期,曹操率领百万雄师,南下征讨刘备与孙权,面对强大的曹军,刘备与孙权不得不结成盟友,共同抵抗曹操。但是他们的这种结合,也是暗潮汹涌,漏洞百出。

例如,荆州的归属权问题,就是孙刘联盟的最大漏洞,是孙刘联盟产生裂痕的根源。

由于这种漏洞或者裂痕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当关羽北伐曹操时,曹操挑唆东吴,偷袭荆州,断了关羽的后路。以致关羽的北伐功败垂成。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一定要知晓事物离合的规律与法则。发现事物的缝隙与漏洞,然后利用缝隙与漏洞,实现自己的目的。

然而,对于事物的缝隙与漏洞常常会出现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的现象。

近而不可见,是指漏洞或者缝隙近在眼前却看不到。

远而可知,是指漏洞或者缝隙远在天边却了解的非常清楚,

为什么这样呢。

鬼谷子认为,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也就是说,近而不可见者,是因为不察其辞,不察其辞,是指不善于分析别人言辞的纰漏,或者是因为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好比警察审讯犯人,优秀的警察,三言两语就能诱使犯人说出真相。而平庸的警察,就算严刑拷问,只要犯人不说,也难以问出所以然来。

为什么呢。

因为优秀的警察善于找到犯人言辞的纰漏,而平庸的警察,则找不到重点。

至于远而可知者,则是因为反往以验来,反往以验来就是回顾历史,借鉴历史上同类事件的经验和教训。来比证今天,或者预测未来。

简言之,就是以古为鉴,强调历史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正如唐太宗所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