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苗头(2 / 2)

虽然他知道王球为人正派,但是奈何刘义康势力太大,难免不会动摇。见王球接了自己的话,殷景仁的一颗心算是彻底放了下来,于是说道:“整个尚书省我都快管不了了,我想着既然朝廷不需要我了,干脆我就辞官回乡,种种地也不错,可是我又放心不下陛下呀。自古无论是亲王、外戚还是大臣掌权,有几个主动放弃权利的。”

“谁说朝廷不需要殷大人了呢?我们可以当陛下的眼睛和耳朵。”

殷景仁摆了摆手说道:“可万一,最坏的结果出现了,身体都不复存在了,我们这些眼睛耳朵还有什么用呢?虽然现在封了太子,可太子并未住进东宫,东宫一切官员都未置,形同虚设,你有想过……以后的事情吗?”

王球手中摆弄着棋子,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既然陛下未置东宫僚属,那我们便奏请陛下将其置全。”

“这根本不解决问题,大权之前,置再多有什么用,彭城王还不是说反就反。放眼望去,还有几个大臣没投到他门下?我听说……”殷景仁想提王球的侄子王履,此人虽然是王家人,但是经常出入刘湛的府中,但是想了想觉得有些不妥,于是没再说下去。

王球不知道殷景仁刚才想说什么,但是他没继续往下说,也不好问,于是继续说道:“大人,彭城王不比曹孟德,他想反恐怕陛下的荆州旧部也不会答应。所以他肯定要做得名正言顺,要是遗诏传位给太子,他最多就是个顾命大臣,但是这个顾命大臣日后会怎么样,恐怕形势也不容乐观。但置东宫僚属并非无用之功,至少能把一拨人划到东宫这边,即使他们有心投靠彭城王,估计彭城王对他们也会有戒心。”

殷景仁非常认同他的话,说道:“也只能先这样办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于是殷景仁回道府邸后立刻给刘义隆上书一封,但是这封信,他却托张保递到皇帝手里。刘义隆让平安将信上的字念给自己听。信中殷景仁称自己有腿疾,不能走远路,希望皇帝批准自己以直接上书至西殿的方式代替上朝。并且希望刘义隆能将东宫的僚属置全,就连推荐的人名单都列了出来。这个名单,是他和王球探讨了一夜才写出来的。其中东宫最重要的两个职务由王休季任太子太傅,国子祭酒何彦德兼任太子詹士,谢弘微为太子中庶子,袁淑任左卫率统领东宫宿卫。虽然王休季才能一般,但是做人做事都非常谨慎,而且是王弘的弟弟,背后有琅琊王氏做靠山,王弘虽然现在没有了权利,但是在朝廷里还有影响力。何彦德则是看中的他的才学和气节,他也是不和刘义康往来的少数几个大臣之一。除了琅琊王氏,谢弘微出身陈郡谢氏,是可以和王氏媲美的大家族,势力也不容小觑。而袁淑之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校尉,此人是到彦之推荐的,此前因为官职小,根本没有机会和刘义康往来,选他宿卫东宫,是再合适不过的。但是就算有这些人,能不能日后和刘义康一较高下,殷景仁和王球心里也没有底。

在皇帝病重之时开始置办东宫,要是别人这么做,刘义隆恐怕会将他处死,但他非但没有认为殷景仁在咒自己,反而很快同意了。他让刘义康处理朝政之前就担心过刘义康权势过大之后会有不少人投奔到彭城王门下,但是刘义隆也没有办法,刘义康是他唯一能信任的人,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有朝一日刘义康篡位,至少江山还在刘家。

刘义隆总共拟了三封诏书,一封是给殷景仁的,让他搬到清溪的西侧,离台城更近,若要有事亲自来报,允许他从东侧的建春门入宫。一封则是东宫任命东宫官员的。最后一封则是刘义隆的遗诏。别看机封诏书只有几百字,但是刘义隆的衣衫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平安见状赶忙扶刘义隆歇息,说道:“殷大人也真是,这个节骨眼上还管东宫做什么。他自己有腿疾,乘坐步撵入宫不就行了,这点小事就不来上朝了。”

刘义隆没搭话,默默叹了一口气,将最后那封还没盖印的遗诏放在了枕头边。平安虽然看见了,但是并未多问。

第二日刘义隆任命太子僚属的诏书便在朝堂上宣读。虽然很多人不满这样的安排,但众大臣对此不得不称妙,任命的这些人既不是荆州旧部,也不是刘义康党,虽然太子年幼还未入主东宫,但是这样算是把这些僚属捆绑在了一起,他们不得不行成一个以太子为中心的利益集团,这样即使日后太子和彭城王有冲突,他们想做观望派恐怕是不行了,而且他们的加入也增加了东宫的势力。

平安带着刘劭在东宫接见了王休季等人,她觉得自己每日要照顾刘义隆顾不上太子,不如让这些人先教太子一些东西,先不管能不能学会,毕竟这些都是朝中最有学问的人,总比整日跟着大字不识一个的乳母、宫人要好。于是每日刘劭起身后便被带去东宫,傍晚再回到弘训宫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