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后口动物33(2 / 2)

早期的两侧对称动物刚诞生时,它们都没有嘴和肛门之类的配置,身上就一个洞,开在身体正中间,遇到食物就包裹起来,消化完毕的食物残渣再从这个口部排除,可以说吃和拉都靠这个洞。

但随着动物越来越能动,干饭也日渐积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吃和拉频繁进进出出就容易堵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部分动物都拿出了一个顺理成章的解法,那就是把这个开口向前移动变成专门的口部,同时在身体末端再开一个洞作为肛门,把消化道变成单行道,实现从进到出的一站式服务,就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徐远看来这样的演化形式是十分顺理成章的,身体前端用来寻找食物,身体后端排出食物残渣,进食与排泄之前互不影响,对于其他生物来说是个有利性质的演化。

然而后口动物的选择就不一样了,它的那个开口反而在往身体后方移动,原来在这个当口,它意外抽中了一样命运的馈赠,在身体两侧演化出了几个洞形成了后口动物的新手装备——鳃孔。

在徐远看来身体前端的塞孔可以用来过滤水流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相当于天然有拥有了一个嘴巴,那么原先的口就在进食功能上出现重复,在自然选择下,这个口就开始向后移动演化出不同的功能。

在当时一众动物都往外发展出附肢、刚毛、利爪的节骨眼上。后口动物却特立独行的选择向内发展,它把自己身体掏空,形成了一个叫做“咽腔”的结构,然后在上面布设一大堆鳃孔,水流从鳃孔流进咽腔,而咽腔之内有一根细小的肉柱子,它会分泌大量黏液黏住水流中的食物颗粒,并且摆动表面的纤毛将这些食物送进消化道之中。

虽然没有进行后续的演化观察,但是徐远也猜到了,这根灵巧的肉柱子,后来演化成了人类的“甲状腺”!

凭着鳃孔这套神装,我们的祖先再也不需要辛辛苦苦捕食,就算待在原地一动不动也能享受取之不尽的食物,然而命运的一切馈赠都有价格,而且有的可以按揭,有的却必须现付。

至此早期后口动物的雏形就已经形成,简单来说就是海底蠕动的条小虫子,前面是个空心球,扎有很多小孔。

这样的身体构造带来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后口动物的嘴部是在咽腔前端开口形成的,原先在别的动物都演化成口部的洞,在后口动物那里反而演化成了肛门,这种口菊颠倒的身体架构就是后口动物名称的由来。

徐远知道哪怕是现代的所有脊索动物在原肠胚阶段,原口形成为肛门,与之相对的后口形成嘴部,这一特征就是遗传自远古的祖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