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后口动物33(1 / 2)

软舌螺的失败不代表是触手冠动物的失败,但徐远知道自此之后触手冠动物再也没有尝试过移动,可能是由奢入俭难吧,能够将移动能力退化还算简单,要是重新演化出移动能力就需要很大的功夫了。

徐远知道,虽然触手冠动物的前景堪忧,但是触手冠动物的赛道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综合评价寒武纪时期的生物,触手冠动物基本要占到生物总量的20%多。可见海底滤食的成功性,时至今日海洋滤食都是一条生物生存的康庄大道。

滤食除了固着滤食外,还有另一种模式,游泳滤食。无论是现代的蓝鲸还是鲸鲨还是此时寒武纪的海神盔虾等都是走的这个路线,而徐远打算去看看滤食这个流派最早期的创业者,脊索动物的祖先——后口动物。

生物的演化造就了无数在食物链顶端的霸主,它们如同王朝更迭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徐远明白严格来说这种类比并不太恰当,任何生物的演化都是一个非常混沌的体系,并不被个体的主观意志所左右。

在一般情况下一切生命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无数的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经过一定的积累就有非常微小的概率会让生物解锁某种新能力,这些新能力又有很小的概率让拥有它的个体变得能够更加适应环境。

但生命如恒河沙数,总会有那么些抽中SSR的幸运儿,从此能在与同类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产生更多后代,最终让这些突变的基因普及开来,然后再在更能适应环境的基因的基础上再周而复始的这样突变与筛选,生物就会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种或是挤占掉其他生物的生态位。

前者会产生演化上的后代群类,而后者则会导致被挤占生态位的群类自然选择的筛选力度增大,更有利的生存突变可以保留,最终促使被竞争生物的演化。

徐远知道基因的突变是生物演化的主要原因,但是还有另一种不可无视的影响因素那就是地域隔离。最经典的就是现代地球的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二者本来是一个物种,由于刚果河的形成,导致了这个物种一部分生活在河东面,另一部分生活在西面。

一个好好的种群被一条河隔开,河岸两边的生活环境基本相同,但是由于长时间的无法交配繁衍,之后演化成了两个物种。

就这么看来基因突变纯属随机,环境的变迁更是不可捉摸,所以动物的演化无不是苟安于当下,生死有命,成败在天。然而有那么一类动物却在这无尽的混沌中踩出了一条简直让人拍案叫绝的精妙演化路线,那便是两侧对称动物中一个极为离经叛道的基干分支,后口动物。也是就是人类和现代所有脊索动物的祖先。

徐远漫步在5.4亿年前寒武纪的海底,来到这个时间点,徐远就是为了寻找这个独特的生物。

不多时徐远便在现在的云南澄江地区找到了最初的后口动物,刚刚进入寒武纪,早期后口动物还是过着海底滤食的生活。作为最早的滤食动物,后口动物们也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鳃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