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苦寻谦受解饥寒 豪取妄夺逞无厌(1 / 2)

话说少年闻那毕方鸟所言,无助之下只觉得无可奈何,想了想更觉得其言之在理,应是该当如此。稍稍休憩了片刻,天色渐明之时,便又再次上路:

转而直下见天关,连峰千里阴晴殊。回望四荒若无山,不见飞鸟渡此间。

日月遥望天舒卷,青峦苍翠古松悬。飞瀑银钩挂青云,更传奔雷上九天。

东折千里望海域,下有高峰耸乾坤。遥望近月不盈尺,待近曙光已凌巅。

金光拂鼎如冕冠,海落尊前遥空碧。崖自东倾水自悬,镜天画中又一山。

复行茫茫东海滨,有物隐隐出云间。抵近再做仔细观,只见云雾不见海。

茫茫浩浩无边际,雨汽升腾劲风拂。忽现两物压云低,晴空不能掩其辉。

未几遮天又蔽海,仍不见其全真容。云渐消散雾渐隐,无朋人面方始显。

直目正乘如日月,赤身无足似飞蛇。自道乃是钟山神,游历天海已有时。

阴阳晦明为我控,雨露霜雪由我结。几度变幻收眼底,世上沧桑不足道。

吐气生风拂山岳,音如咽雨震海疆。七分桀骜一分谨,还有二分似探问。

御风急收紧稳住,凝息聚神来作答。言道本居海内北,近日忽有游骋意。

西至昆仑接天处,又历百川东到此。所触全是寻常境,所遇皆是平庸物。

今日方得遇圣灵,开雾睹天览真容。吾生有幸见神祇,才知天地有造化。

错愕惊奇不足表,恭谨尊崇辞难达。我部居处多苦冷,阖族上下勤且苦。

晨夜寒气多逼人,果腹猎物难获取。道旁不乏冻死骨,户中常有饿殍尸。

此番有幸游天下,更欲寻法解此难。神尊居天观海内,敢问可有破解法。

原来不知不觉不觉间,已是到了这东海上空。烛阴闻得少年此番言语,才想到这海内气候巨变,自己定是脱不了干系。再加上曾亲睹那元凤殒灭前后之事,又见这少年引昆仑之水灭元凤遗火,心中生了几分忌惮,不愿多生旁枝末节、惹事上身,客客气气答道:“自我观天地以来,道生万物,先有虫豸,后有飞禽、走兽与我鳞介三族,而后后才有汝人族。我与那元凤、始麒麟乃三族之尊,所观所管的皆为族内之事。我族不惧风霜雷电,不畏苦寒炽热,故四海皆有我族类之迹。自天地生我之时,直至今日,吾只知天赐富足、地产丰盈,不知何为寒苦,故未尝想过破解一说,不知其中之道。”

少年此,略感失望,但因首见天地间如烛阴这般的庞然大物,不敢多加纠缠招惹,躬身作揖道:“幸得尊者不吝赐教!琐事叨扰,实是耽搁了尊者的光阴。”

烛阴闻此,哈哈道:“不妨不妨,你到别处寻吧!”便转身驱云雾而去了。

见那烛阴拒绝得如此干脆,少年也是无心无力纠缠,便寻了一处地界,按住云头落下,发现已到了槐谷之南。细观此处,较所居之处风景迥异、物类不一。

草木繁茂水泽广,青背鲜鳍盈臂长。河蚌常栖清溪底,蛇鳝游于浅流湾。

丘脉绵绵青黛披,云雾条束谷间盘。兔跃狐跳芳丛扰,獾獐舔露阔叶摇。

少年停下脚步,捕鱼摘果、饮水解渴,稍稍停歇,继续赶路,便觉此地乃是一丰饶之处。大到牛马鹿群、小到狍兔獾獐,其踪迹皆随处可见;水泽中的大鱼多有一人之长,林中熟果形形色色、数不胜数;气候更是非常宜人,着叶衣兽皮即可日出夜休。但是多日游历之后,却少见有人群踪迹,偶见零星数人相伴,却也因人寡势微,只能猎取一些小物。如此走走寻寻,不知不觉间已历数载:

林间风声熟于耳,万类霜天详于目。跋山涉水寻常径,足历阡陌觉相似。

寒暑交替几度过,草木枯荣数次发。少年稚面初生须,雏凤清音始浑厚。

愈往南去,只觉愈是温热,便笃定往南应有所获,脚下更是坚定。待得又行出许多距离,果是渐渐变得炎热起来,即使夜深也不觉有寒气侵体;再往南下,只觉得白昼越来越长、黑夜愈来愈短。

继续往南,虽是日出日落不变,但竟已然不见天色变黑,到了昼夜难辨的地步。便更加坚定前行,如此多日之后,即使已到傍晚时分,却也发现愈往前行愈亮,且这空气更是炽热无比。远眺而观,但见红云聚集,如此又是数日,日日皆是在这浓浓的火云堆中,拨开一层一层的浓云、忍受着愈加炙热的火浪,艰难前行。每拨开一层云幕,前方便更加耀眼炙热,前行也变得更加艰难。如此,又不知过了几日,终是趟过所有的云幕笼罩,来到一高山脚下。但见山后似有光冕汇聚、耀射四方,导致这百里之内皆是烈空红云、焦土流石。便想此处莫不是日头每日的歇脚之处,于是抓紧脚步,攀援而上,待得翻越山头,看的全貌,才发现这光亮炽热竟是全部来自一棵参天火树。

屈盘万顷达霄汉,干如崇阿冠千里。遮天蔽日揽川岳,云雾蒙蒙出其间。

焰如流云贯天顶,再驾云梯抚赤霞。焱飞过后生新芽,似有逢春造化数。

见此,更加快脚步,行至这树下细细而观,只见四下都散落着未燃尽的树枝,伴随着呲呲火声以及毕剥噼啪之响,不断有未燃尽的枝头掉落于地上。抬首仰望,虽然这巨树的树干以、主枝均粗枝均不沾火,但那末端枝叶却被炙火所燃。再仔细观察,发现这枝叶梢竟是能自发生火,燃尽后有重新生长:枝头树叶发芽长成之后,便从叶中自然生出火来,逐步燃至整个细枝;待得细枝燃尽掉落,又会从末端粗枝处再发出新枝、生芽长叶,每一次的新枝都会比之前燃尽的更粗一些,如此循环不断,待得新枝足够粗壮之后,便不会再被树叶新生出的火苗波及。想来这便是火苗只局限在这枝头燃烧,而这火树也能愈长愈大的原因。

见到此状,便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欲向那树冠处借火。奈何尝试多次之后,那树枝均无法被点着。正忧愁费解之际,又见一光亮火球靠近落下,原来又是那毕方鸟。

毕方见了这汉子,虽是变了当初模样,但眉宇之间的英气坚定仍无二致,故作诧异道:“这么久了,你还在找寻?”

故友重逢、顿感亲切,便上前道:“自那日受一语点拨后,便终日寻访。果不负功夫与心思,今日终于寻到此处。还是要多谢阁下当日的提点!”

毕方似是无心听其细言,只顾深情凝视这参天火树,眼中似噙有泪珠、满是感伤不舍。又振翅腾起,翱翔升空,于那树冠周边徘徊久久,将整个身体浴于那熊熊炎火之中,似倦鸟归巢、游子返乡一般。半晌之后,才恋恋不舍地落下,口中衔着一根粗枝。毕方将这树枝放于地上,“以口啄树,粲然火出”,转头道:“如此便可生出火来,你可效仿此法。”便把树枝丢了过去,又深深地望了一眼眼前的火树,有条不紊、一字一顿道:“天地之间,因有物能恒指南北,才能长明方位。如今这火树不知还能存在几时,阁下若有机缘可寻得他法,得可恒指南北者,切不要忘了今日之事。有劳阁下了!”言罢,又似逐客一般,道:“阁下赶紧回吧,此处非阁下所属,长留不得。”

想到这一路受其指引才来到此处,又得此法,心中甚是感激,本想向好好答谢。但看这毕方鸟冷漠决绝,似是有难言之处,也不愿意多扰,便捡起地上的树枝,作揖道:“在下记住了!感谢此番相助,告辞!”便乘风踏上归途:

来时路就熟,归时体更轻。不恋沿途景,一日便得返。

取火四方传,驱寒避野兽。众人皆感恩,传名曰燧人。

----------------------------------

行藏祟祟机巧占,逸兴悠悠迟不归。两端妄全欲难填,阴阳调和力不逮。

狂妄孤我任他谤,傲睨轻世入尔彀。言如金石掷有声,尚副世间魁鼎名。

分道另说,自烛阴东海上见那少年御风而至后,也甚为好奇,便一直暗中观察,但也不敢轻举妄动,直等到这燧人氏取火远归后,才来到这火树之下。

烛阴见此参天火树,如获至宝,心道:“这人族庸物不识得此宝,暴殄天物。”这烛阴本性极为贪佞,前番见这元凤陨落之后,便一直想着如何增强自身修为,以求能力压这天地万物。此刻游身于这火树周遭,仔细观瞻了一番,道:“看来此物应是为我所备。”便腾云直上,到那火树正上方之处,开张大口,将那火苗连同枝叶一同吸入腹中。这火树有再生之能,饶是烛阴如此庞然大物、滔天巨口,亦是用了足足七七四十九天才将这火势与枝干摄取殆尽。然树大根深,地底之处仍是龙蟠虬结,烛阴亦不知足,又耗尽九九八十一个昼夜,把这巨树连根拔尽,悉数摄取体内。这参天火树消失之后,那浓云笼罩也渐渐消散无踪,只留下了万丈深坑、千里焦土。烛阴又周密检查一遭,确无遗漏后,赶紧返回那东海之上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