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皇帝东征后院起火 太子李治厚此薄彼57(2 / 2)

高阳公主在府中修建了一处奇怪的宅子,据说是模仿吐蕃的建筑风格,并且府中还豢养着一些被吐蕃人贩卖到大唐的昆仑奴,而且高阳公主还会时常邀请远来长安求学的吐蕃学子到公主府做客,时间长了辩机才知道高阳公主这是在打听几年前和亲吐蕃的文成公主的消息,虽然文成公主和高阳公主一直都有书信往来,但还是喜欢从别人那里听一听文成公主一点一滴的故事,也是怕文成公主只报喜不报忧。

文成公主是一个笃信佛教的人,在给高阳公主送回来的东西中有很多的吐蕃佛经,虽然高阳府上有昆仑奴和吐蕃学子,但是在解释佛经方面并不在行,所以这也是高阳公主邀请辩机到府上的原因,辩机作为玄奘的弟子自身作为大唐的佛法大德,并且还帮助玄奘翻译了来自天竺的佛经,自然也会对吐蕃的佛经感兴趣,这恐怕就是当时佛法最繁荣的三个地方了,如果能够了解了吐蕃佛法的发展,那辩机就会身兼三家之长,整个长安城吐蕃佛经最多的地方就是高阳公主这里,这也是辩机感兴趣的事。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文成公主一介女流,为了唐蕃之间的和平自愿和亲吐蕃,这样的作为不管是在大唐和吐蕃都是被歌颂和怀念佩服的,它的意义不亚于玄奘的十七年取经壮举,这些人里面自然也会包括辩机,所以在知道了高阳公主这些都是在想念自己最好的朋友文成公主后,辩机也愿意为高阳公主讲一讲文成公主送回来的吐蕃经文,佛家最擅长的就是解开人的心结,辩机的确给高阳公主带来了很多的安宁。

李世民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也没有太多的在意,一来他明白高阳对文成的思念之情,有辩机这样的大德能帮助高阳也是一种好事,二来李世民现在的工作重心都在东征高句丽上面,对高阳的问题自然也就放松了一些。

只是在李世民全心面对高句丽的时候,自己的女儿让他省心了,但他的儿子太子李治那里却是出了问题,李治和自己太子妃感情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东西。

原因一是出在太子妃的身份上,太子妃出身并州王氏,就是在蝗灾事件中出现的王氏,当时大唐东有高句丽犯边,西有吐蕃犯边,内有蝗灾影响,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中世家为了逼迫皇帝妥协,在太子巡视蝗灾的过程中企图挑动灾民掀起民变,只可惜当时巡视灾情的是李治,这样李治就直面了蝗灾中所有的危险,也体会到了世家的险恶,尤其是直接出面的王氏,那段时间差点把李治给逼疯了,还好如意一直在帮助他,就这最后还是差点输给王氏,李治忘不了如意在祭台上哭着求王氏家主放过的样子。

如果说软弱的李治有什么讨厌的东西的话,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王氏,排在第二位的就是高句丽,第三位的是世家,前两个让他有过生命危险,最后一个世家是因为李治这时候还不知道世家到底是什么,只明白王氏就是世家,世家就是王氏,所以他讨厌自己的太子妃王氏,偏爱自己的侧妃良娣萧未央,李治这时候还不懂太子妃和太子侧妃都是世家。

这也算是王氏家主失算了,他算来算去以为王氏因为李治的原因在东宫之争中占了最大的便宜,却忽略了李治的个人情感,他以为按照当时李治在蝗灾中的优异表现,李治应该明白世家和皇家之间相处的道理,却不知道当时帮助李治做决定的其实都是如意,李治现在根本不懂,所以王家主现在就是在跟李治对牛弹琴,不了解自己到底在跟谁交流就注定了他的失败,并且直接投注太子这样的选择风险是巨大的。

原因二是太子妃的性格,太子妃王氏虽然貌美,但是一直作为王氏的嫡亲女,也就性格耿直一些,不能曲意逢迎或者奉承太子李治,或者说就是有一些自傲,有太子妃的威仪,但是不会善待下人,所以王氏在皇帝那里有太子妃的气度却得不到太子李治的喜欢。

相比之下萧未央就更加善于伪装,这也得益于祖奶奶萧皇后的教导,经常在李治面前表现的善解人意的样子,偶尔还会楚楚可怜,特别是被王氏这个世家嫡女嘲笑为旁氏的时候,萧未央心中有多恨,在李治面前表露的就有多温婉,这样王氏作为太子的正妃就会越气,李治也不喜欢这样的王氏,经常冷落王氏,王氏就会把气撒在下人的身上,这样李治就会更加讨厌她,李治以为这就是世家的飞扬跋扈,这样李治和王氏的感情就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其实这又怎么怪的了王氏呢?现在她也只是一个年龄不大的新婚女子,也没有人教导她怎样来做一个合格的太子妃,太子有皇帝培养,谁来培养太子妃呢?这就体现出了李世民的长孙皇后的贤明了,长孙皇后嫁给李世民的时候只有十三岁,从那个时候开始长孙就已经执掌整个秦王府,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家中的一切事务都是长孙皇后在操持,对上孝敬公婆,对下照顾自己的几个孩子,对内还要管理好李世民的其他小老婆,做的可谓是井井有条,这就是李世民忘不掉长孙皇后的原因,因为长孙皇后真的为李世民承担了很多的东西。

可是王氏并不是长孙皇后,她没有这样的能力,现在的王氏作为太子妃,最多只能称得上出身大世家有地位,家教好的大家闺秀,在气质气度上很有太子妃的外在,但是从她自身的能力来说还是要差很多,没办法这是天生的,不是每个女人都有长孙皇后的聪明才智,并且王氏的身后还藏着一个时时刻刻准备偷袭她的萧未央。

在这一方面王氏甚至不及萧未央,一来萧未央出身萧家旁氏,经历过更多的人情冷暖,知道人情世故,二来萧未央自身性格坚韧,为了她自己达到目的更懂得拼搏,三来就是萧未央背后还有一个老妖怪萧皇后,这是一个见过大是大非的人,此时的李治还不是任由她拿捏,最终的结果就是萧未央作为太子的侧妃比王氏这个太子正妃更得李治的欢心。

本来这一切也没人在意,李治不会对外人说自己的家事,因为李治孝顺,王氏是父皇给他选定的太子妃,他即使不喜欢也不会说出来,但是一件事情的发生改变了这一现状,萧未央又怀孕了,她在太子妃王氏前面又怀上了李治的孩子,这就不得不让王氏考虑这个问题了,她是太子的正妃,以后也会是李治的皇后,萧未央至少也会是李治的四位大妃之一,现在自己还没有怀孕,但萧未央怀孕了两次,这对于王氏来说就算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了,怀孕一次是意外,还说得过去,连续两次就不是意外呢,这一个现实把李治的太子府搅起了波澜。

萧未央作为太子的良娣已经在两年前怀过一次孕,当时可是高兴坏了萧未央,只是最终生下了一个女儿,不是她期盼中的男孩,这一次她也是低调了一些,但对着王氏还是难免嘲笑,因为她都已经怀孕两次了,王氏还是一次怀孕都没有。

不只是王氏家族着急,皇帝李世民会考虑这个问题,就算是长孙无忌也会考虑,王氏是他们给李治选择的克制萧氏的力量,现在李治和王氏不睦,萧未央有了孩子他们也不得不考虑这样力量的失衡,于是就开始明里暗里的暗使李治应该对太子妃多一些关心,让太子妃也有孩子,李治只能勉为其难的接受。

这时的如意管不到太子李治的事情,虽然她还是跟李治每天在紫宸殿中侍奉李世民,但有了李承乾的教训,如意大部分时间还是对李治敬而远之,连续的目睹过高句丽的弑君和大唐太子谋逆之事,如意算是看到了宫廷最残酷冷血,血腥肮脏的地方,所以这时候也知道不要触碰皇帝的逆鳞。

只是在最近杨豫之送进来的书信中娘亲杨氏诉说了一件事,杨氏大女武顺的那个体弱多病的丈夫,当年的越王府法曹,后来成了豫州参军的贺兰安石去世了,只留下了一子一女,这样武氏大女武顺也跟自己的娘一样死了丈夫,并且还是英年早逝,武顺也就年纪轻轻成了守寡之妇,不过好的地方是武顺并没有被赶出家门,还留在洛阳贺兰家,贺兰氏还是需要这一子一女为贺兰安石延续血脉。

以上都是646年发生的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