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二次朝会(五)(求推荐)16(2 / 2)

“本朝自高皇后开始,便实行两宫并重的制度,也是因此,新皇继位,便由皇太后亲族年长德高者,或担任大将军,或担任大司马,或担任骠骑、车骑将军辅政。”

“现如今陛下为皇太后,临朝称制,该当由陛下亲族年长德高者辅政。”

“陛下出自穆氏,城门校尉、废丘侯臣穆游平公,乃是陛下生父,地位最为亲近崇高;穆游平当年在关西授学,德行经术闻于天下;陛下正位中宫之后,先帝所赏赐财物没有收入私囊,享受奢靡,而是广泛资助太学生,不贪财货,不好奢靡,独好贤士之名广传于天下;身为外戚,骤然登临高位,没有放纵自己以及族人,对自己、对族人保持着严格的要求,其心性品德也令人敬仰。”

“臣以为,城门校尉、废丘侯穆游平应当代表穆氏外戚辅政!”

“外戚辅政时担任的官职,以大司马为尊,但这个官职,在世祖之后便被取消了。大司马之下,地位最尊者为大将军,穆游平不管是血缘关系、德行才能、心性品格,都应该担任大将军辅政。请陛下明鉴!”

那名大臣话语说完,众臣也随之拜倒山呼道:“臣等请陛下拜外戚穆文为大将军辅政!”

穆文在众臣山呼的时候的时候便深拜于地,以表谦逊。

待众臣山呼声落,穆太后道:“众卿之言本宫已经知晓。但拜太傅已经是事急从权,如今又不经过皇帝,拜自己的父亲为大将军,朕做不到,众卿请不要逼迫朕!”

穆文深拜的动作没有丝毫变动,也高声道:“臣穆文适才所言,只为请陛下拜太傅辅政而已,绝不是为了自己的身份官位。请陛下明鉴,请诸位大臣明鉴,不要逼穆文,不要将穆文置于贪名好权,求取官位的不义之地!”

太常全嵩管的就是礼仪,他站出来道:“现在国家正需要大臣辅政,我们这些人年老的年老,才薄的才薄,正需要有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大臣统领我们,辅佐陛下、皇帝。”

“事急从权。而且只是履行职责而没有正式的封拜,并没有违反礼制。请陛下拜穆文为大将军!请废丘侯不要推辞大将军之位!”

众臣再劝谏了几次,穆太后和穆文便勉强接受了,表示既然国家需要,众臣信任,我们就不避嫌疑接受了。

“侍中拟旨,拜朕父,城门校尉、废丘侯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辅佐朝政,燮理阴阳。即日履职,正式封拜仪式待皇帝即位后由皇帝进行!”

“大将军,请坐首位!”

穆文成为了大将军,当然不能再坐在一堆校尉中间,拜谢领旨之后就将自己的座位换到了首位。

其他人的座次依次变更,众人都是朝臣,此处又是礼法森严的朝堂,所以这一阵变更却也没有什么混乱的。

很快,座次变更结束。

穆太后面前左手第一位为大将军穆文,第二位为司徒伏辽,右手第一位为太尉邹璟,第二位为司空叔孙奉。

今日太傅胡藩未能参与朝会,座次便是如此。

虽然没有进行正式的仪式,甚至侍中的诏书都没有拟定完毕,但是穆文实际上已经是百官之首大将军了。

既然已经履职,穆文便要做事,一待座次调整好,穆文便转向穆太后,手执笏板于胸前,启奏道:“陛下,新皇登基,当有三位大臣共同录尚书事。现如今只定下臣与太傅两人。还缺位的一人,臣推荐司徒伏伯始公担任。”

“伏伯始公四朝三公,先帝即位时就曾经以太尉录尚书事,经验丰富,臣以为,录尚书事人选非其莫属!所以臣冒死向陛下推荐!”

穆文的话一出口,或许是因为之前胡藩与之深谈过的缘故,原本的百官之首,太尉邹璟面上没有什么惊讶神色,更没有不甘愤恨之类的神色。面色平和,显然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

不止如此,那些被认为是穆文核心团队的朝臣,脸上也都十分平静。

倒是那些非穆文核心的朝臣,特别是年轻气盛的朝臣,心中十分诧异,表现在脸上,惊讶的神色就完全掩饰不住了,甚至有惊讶出声者。

“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伏公”,这可是党人们一直在宣传的,穆文的核心团队就是党人,现在却不推举一个同心同德的党人为录尚书事,而是推举这么个“中庸”的伏辽?

当即就有沉不住气的年轻朝臣站出来反对。

“大将军此言差矣!司徒伯始公四朝三公,曾经担任过录尚书事,经验丰富,自然是很好的人选,但现如今朝廷政事繁杂,千头万绪,需要的是年富力强的辅臣帮助陛下处理朝政。伯始公经验丰富则丰富矣,但年届耄耋。请陛下体恤大臣,不要用繁重的事务来摧残国家老臣!”

见到有人反对,穆文也不奇怪,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伏辽的重要性的,特别是那些年轻的朝臣。

“陛下,臣年纪轻,没有经验,骤然成为大将军辅政,正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臣教导我,环顾朝中,司徒伯始公最适合。”

“臣年轻,虽然没经验但是精力充沛,伯始公不需要事事操心,只要从旁教导,必定不会让伯始公过度劳累。”

“伯始公,大将军的建议,朕以为很好,不知道您的身体能不能坚持?”

伏辽听到这里,对穆太后道:“既然陛下和大将军信任老臣,老臣又怎么敢因为自己的老迈而拒绝呢?老臣必定肝脑涂地,辅佐陛下与大将军!”

“好,拟旨,以司徒伯始公录尚书事,与大将军、太傅共录尚书事。”

“谢陛下。”

又是一阵换位之后,座中格局变为穆太后左手第一位为大将军穆文,第二位为太尉邹璟,右手第一位为司徒、录尚书事伏辽,第二位为司空叔孙奉。

朝堂上的重臣现如今就差太傅胡藩一人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