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草木萧瑟34(2 / 2)

占领洛阳后,黄巢并未稍事停留,紧接着率领众军向西推进,攻克潼关,直逼长安。唐僖宗惊恐异常,匆匆逃往成都。

终于,公元881年,黄巢带领起义军攻入长安城。这是一场席卷而来的暴风雨,唐朝震荡,黄巢的名号如雷贯耳。

长安城内,百姓们心中洋溢着难以言喻的喜悦,他们纷纷聚集在街道两旁,迎接那些振臂高呼的义军踏入城池。

尚让,黄巢麾下将领,庄严地面对众民,声音威严却充满慈悲:“黄王兴兵,唯愿匡扶百姓,绝不效仿唐皇之残暴。尔等可任意行事,无需畏忧。”

言罢,义军士兵纷纷向民众散发财物,百姓欢呼声此起彼伏,如同燃放的烟花绚烂欢腾。

那年,岁末将至,黄巢高升含元殿,正式登基为齐国君主,年号定为金统。

唐朝高官,凡四品以上者俱被免官,而下品官员则得以维持职位。

昔年,尚让荣膺太尉兼中书令之职,孟楷、盖洪则分别担任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

而长安城内残留的唐宗室,却遭到义军残酷蹂躏,无一能幸免于难。

黄巢纵横长安,建立大齐政权,然财源匮乏,空有名位却无实力为依。

公元882年,唐军发动反击,黄巢麾下大将朱温败于唐军,遂归顺唐朝。

唐僖宗奖赏朱温,封其为右金吾大将军,赐名全忠,以表彰其投效之举。

此后,黄巢的起义军接连失利,只得退出长安。

公元884年,黄巢率领千余义军,孤军退守狼虎谷。

此谷,今日之山东莱芜区,乃黄巢起义之最后据点。

大唐军队环绕其四,李克用率军正面猛攻,而朱温麾下之兵则从侧翼袭扰。

绝境之境,汹涌而至。

四载前,黄巢曾攻陷长安,唐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尽归其掌,唐僖宗遁逃,而巢则登基大明宫,建大齐政权,尊为皇帝,其威名一时无两。

如今,他再度沦为那个一无所有的游荡者,无依无靠,犹如流寇。

这番变故实在有如高楼宴客,一转眼高楼即倾。狼虎谷虽是易守难攻之地,然黄巢自知只剩下这千余人,翻盘之望渺茫。

于是,在他有生之年的最后时光里,黄巢将一段心语留给了外甥林言:

“自自乾符年起兵以来,我所图者不过剿灭奸佞之徒,匡扶朝廷社稷。

如今功败垂成,这是自身无能之过,他人不可怨。不如顺势砍下吾的首级,向朝廷献功,或可保全你性命。”

然而,大侄林言心存顾忌,当他欲开口劝阻时,黄巢已毫不犹豫地自手自刎,结束了生命。

流寇的凶残本性阻碍了黄巢实现国家建立和政体建设的步伐。

踏入长安之际,起义军放纵杀戮,残害官员、士人,肆意屠戮无辜百姓,抢掠财宝,纵情姦淫,罪恶行径无所不包,血刃舞动,群众纷纷沦为刀下亡魂。

这一切,皆为黄巢自作自受之果。

面对无奈现实,林言只得斩断黄巢头颅,意欲向朝廷投降。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林言尚未举起白旗示意投降,便已被突袭而至的官军所覆灭。

不管结果如何,黄巢素有诗才,这是事实。

年少时屡次落榜,怨望朝廷腐朽,感叹国家命运,因而有《不弟后菊赋》一篇,其中有云:“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诗句意境高远,勾勒出黄巢心中对乱世的愤怒和不甘。

而黄巢少年时亦有一幅《题菊花》之作,更见诗家风范,其词曰:“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句掷地有声,意蕴深邃,彰显了他对未来的期许与憧憬。

而在他魂断狼虎谷时,他仿佛看到谷中风起,草木萧瑟,山崖上粉嫩娇艳映着金黄璀璨,菊花和桃花一同盛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