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草木萧瑟34(1 / 2)

“裘甫起义”,“庞勋兵变”,虽然激起了一时的波澜,但并未动摇大唐根基。

王仙芝起兵三年,九次请求朝廷降旨招安,其意并不是想推翻大唐王朝;流寇式作战,犹如山匪,才最终失败

然而,就在这时,黄巢起义的爆发如同一记重锤砸在了大唐的身上,让整个帝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黄巢,出生在冤句,他少年时渴望通过科举考试得以进入仕途,却屡战屡败,饱尝失败的苦涩。

转而以贩卖私盐为生,不断积攒财富。

当他目睹王仙芝的起义之后,心中燃起了对改变命运的渴望。

与王仙芝一样,黄巢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兄弟、子侄,聚集了数千人,响应了王仙芝的召集。

他们手握兵刃,志在推翻朝廷,改变现状。

黄巢投靠王仙芝后,二人凭着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转战在山东、河南地区,一路上所向披靡,无人可敌。

然而,随着事态发展,黄巢与王仙芝之间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

两人本是同道,但因彼此野心、意见又不统一。

王仙芝的投降行为更是让两人的关系雪上加霜,彻底撕裂了他们之间的羁绊。

一山不容二虎,黄巢自诩读过书,算是有学识有抱负的人。

攻打郓州城时,站在风吹拂下的山巅,就曾豪言壮语一番:“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夺取城池,而是改变这个天下!”

黄巢挥舞着手中的长剑,心中燃烧着对正义的渴望和对腐败统治的愤怒,声音如雷霆般响彻天地。

起义军士兵们闻言纷纷振臂高呼,战意高昂。

他们跟随黄巢,不仅是为了生计,更是为了心中的信仰。

在这个乱世中,他们找到了一个信仰,一个可以拼搏奋斗的目标。

黄巢目光坚定地注视着郓州城,对抗朝廷的决心坚不可摧。

他心里清楚,这场战斗只是他们伟大事业的第一步,他们需要的不只是胜利,更是人心的归附和对新秩序的认同。

在黄巢率领下,起义军如燎原之势,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一路战功累累。

他们肩并肩作战,相互搀扶,共同面对着朝廷的威压和敌军的顽强抵抗。

当王仙芝惨死后,黄巢被众人推选为“黄王”,封号“冲天大将军”。

此刻,他心怀重任,誓将这支起义军引领向前,不计牺牲,决意将他们的事业进行到底。

内心的烈火早已熊熊燃烧,他誓要改变这个满目腐败的社会,赋予百姓自由和尊严。

黄巢率领起义军继续与唐军交战,夺取濮州、沂州后,志在攻克东都洛阳。

而当唐僖宗震怖异常,派兵增援洛阳时,黄巢明了洛阳兵多将广,起义军力不足,难以攻克。

而长江下游唐军力量薄弱,于是,黄巢率领起义军南下进发。

公元879年,黄巢率领起义军踏入福建,攻克福州,血洗城中地主与官僚。

起义军的铁骑横扫而过,留下刻骨铭心的屠杀与毁灭。

那年,广州城内,瘟疫肆虐,黄巢下令起义军休整两月。这段时间里,他驻足城内,等待着下一次的征战。

两月过去,黄巢再度率领起义军北上。

他自称“义军都统”,豪言要踏入关中。数十万百姓响应号召,涌入起义军之中,声势浩大,如狂潮般滚滚而来。

至公元880年,黄巢带领起义军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击溃淮南节度使麾下名将张璘,随后跨越长江,逾越淮河,攻陷东都洛阳。

沿途,农民们纷纷加入起义军,使其势力日益壮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