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太行西来万马屯(1 / 2)

自澶渊讲和以来,北宋百姓自相团结,组织了弓箭社。

弓箭社的诞生,可以上溯至唐末、五代时期:这个时代,不但各路豪杰轮流称雄,甚至还有异族武装各种乱入,兵痞、流氓、土匪更是一时盛景,九州百姓饱受涂炭。

当时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所以民间武装组织弓箭社应运而生:每家每户出一个男丁,参与弓箭社,他们正常形态是“带弓而锄,佩剑而樵,器甲鞍马,常若寇至”,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老百姓随时能抽刀子玩命!

由于自家是武将夺权立国,所以在宋朝初年,弓箭社属于严格防范的非法组织。

但行政命令永远抵不过现实需求:当时的天下,除了宋国之外,北方还存在着一个庞然大物——契丹。由于缺少长城防线的阻隔,契丹骑兵时不时就南下打个草谷,而大宋的部队却很难做到快速反应。

现实需求之下,宋辽边境区域(河北、山西一带)的弓箭社只能重新组建。

澶渊大战之后,宋辽双方的主旋律已经成了和平,为表诚意,双方在边境线上大量裁军。维持治安靠什么?正是弓箭社!

此后,西夏又强势崛起,弓箭社的存在就更具现实意义了。尤其韩琦、庞籍主政西北的时候,正规军不够用,弓箭社顶上!

边境领土有多广袤,弓箭社组织就有多庞大。仅当时的定、保二州(今河北正定、保定一带),就有弓箭社五百八十八社,六百五十一伙,共计三万一千四百一十一人。到了此时,弓箭社已经成为政府默认的武装组织。

元祐八年(1093年),在定州管事的苏轼,干脆上书要求“复置弓箭社”,从此弓箭社从默许状态正式被摆到了台面上。

此后宋朝官方甚至给保州、定州这一带老百姓松绑:免除租税,安安心心种田练兵!

虽然是乡兵组织,可弓箭社也是职责分明、分工明确。

弓箭社有社长,由乡民推举家产丰厚、武艺过人者出任;有理事,处理弓箭社日常事务、组织训练等等;有教头,教授武艺;有主战的弓箭手,还有探查情报的巡逻兵。

在他们脚底下,山是自家的山,地是自家的地,老坟都在这块儿埋,开仗打架完全是自愿行为,所以弓箭社的战斗意愿非常强烈。

而他们之间还有严密的攻守同盟协议,基本上一敲锣鼓,十里八村的老少爷们,抄家伙就能赶过来。

但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因推行保甲法,这种民间自卫组织遂有所削弱。

苏轼认为,“弓箭社实为边防要用,其势决不可废”。他还亲自为弓箭社制订条例,加意拊循,敦促民众认真施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