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可得长闲胜暂闲(2 / 2)

“平时十月幸兰汤。玉甃琼梁。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

翠华一去掩方床。独留烟树苍苍。至今清夜月,依前过缭墙。”

不料,回到开封的翌年,也就是治平三年(1066年),苏轼深爱的妻子去世。

苏轼妻子王弗,是本乡贡进士的女儿,知书识礼,能诗能文,十六岁嫁给十九岁的苏轼,后来生下儿子苏迈,可惜红颜薄命,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王弗性格“敏而静”,婚后并未告诉苏轼自己知书。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她则在旁边终日不去。后来苏轼有遗忘的地方,她反倒给予提醒。好奇的苏轼问她别的书里的问题,她都能对答如流,这让苏轼又惊又喜。

苏轼赤子童心,性情浪漫,“觉天下无一个坏人”,王弗则有知人之明,对苏东坡为人处事以及治学为仕,都提供了不少合理的建议。

每当家中有下属同僚前来拜访,王弗就在帘子后面悄悄地听他们交谈,等苏轼回来了便会提醒苏轼对那些首鼠两端、见风使舵之人要有所戒备。有些人有求而来,表现得甚为亲厚,这种人怕是不能长久,来得快,去得也快。后来果然这样。

王弗陪伴苏轼度过了官途最辉煌的十年,这十年里,苏轼与苏辙兄弟高中进士,名满天下,被授官职,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王弗因病去世,对苏轼是巨大身心打击,成为他一生之痛。

祸不单行,不久,父亲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

带着沉重的心情,苏轼乘船运送父亲及妻子的灵枢回到了故乡眉山。

苏轼把自己对发妻的无限哀思,化成三万株常青的松苗,亲手栽在埋葬爱妻的山头,凌冬不凋,经暑不变,沐雨栉风,岁岁年年。

三年之后,苏轼还朝。按照王弗的临终遗嘱,苏轼娶王弗堂妹王闰之为妻。

王闰之在才情方面比不上堂姐王弗,是一个擅长炊茶采桑、地地道道的村姑。但王闰之确属贤妻良母,尤其是能够对苏迈视如己出。

王闰之跟随苏轼十六年,历经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官任,起起伏伏,颠沛流离,却始终不离不弃。

但对于大文学家苏轼来说,他对王闰之更多的是尊敬和感激之情,由于王闰之的学识限制,使得他们之间在文学作品上很难有所沟通交流。

翌年,苏轼主管官浩院,就是掌管官吏辞令书的官。

此时,朝廷政治上己有了新的局面,宋神宗为挽救面临困境的国家财政,任用王安石为相,并推行其所提倡的新法。

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