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宋词之先(1 / 2)

江南的春,刚刚晴好几天,便开始了没完没了的雨季。

密密的雨丝,似乎带着幽幽的怨恨。

“唉,今天又是一天雨了!”

人们对着化不开的云发愁。

即便如此,江南依旧可称佳丽。

水村渔市,偶尔升起一缕细细的炊烟,在雨中费力地、孤独地飘着。

天边北去的鸿雁,排得整整齐齐,像连缀在一条线上。

“我的故乡也在北边,却飘零在南方,满腹才华,施展不尽。

唉!谁理解我凭栏望远,凝视天际的心情!”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王禹偁,在春日的江南查看民情。在悲天悯人的同时,王禹偁也对自己的致仕前景心怀忧虑。

回到县衙府邸,王禹偁想起白天所见所感,提笔赋词。

提起笔,千言万语一时涌来,却不知从何写起了。

屋外,雨声依然淅淅沥沥,似乎是一位幽怨的妇人在诉说。

如一道闪电在脑海中划过,王禹偁赶紧提笔,写下“雨恨云愁”四个字。

四个字一落,他思如泉涌,笔走龙蛇!

仅仅这四个字,便让远在天宫的词神弄玉感应到了。

弄玉以天眼看过来,长洲知县府衙后堂书房中,王禹偁一气呵成,写就他唯一传世的词《点绛唇·感兴》: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此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目,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物景色,并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

弄玉判定,此词寓情于景,因情绘景,风格清丽,感情质朴,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词境,其影响必定及于两宋词家。

《点绛唇·感兴》这首词在宋初词坛的贡献集中在两个方面:在秾丽的氛围中以清丽取胜;在狭窄的词境中以开阔见长,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很具特色,从后世柳永的《雪梅香》(“景萧索”)、辛弃疾的《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和姜夔的《点绛唇》(“燕雁无心”)等诸名作中,均可看出受王禹偁这首词影响的痕迹。

王禹偁这首《点绛唇》可被视为掀开两宋词坛帷幕的重要词篇。

后世王弈清称赞此词“清丽可爱”,并因此推崇王禹偁“岂止以诗擅名”(《历代词话》卷四转引)。

弄玉在天宫乐署词簿中,记录了这首《点绛唇·感兴》,并写下这样的判词:“宋词之先”。

王禹偁是开北宋词坛创作风气的重要作家,更是北宋有名的直臣。为官,他敢于直言陈谏,为史,他坚持尊重事实,为民,他敢于为民请命,责己担当。

他的一生,见证了北宋的初兴和隐忧。

唐朝未年以来,藩镇割据成为中央政权难破的魔咒。不仅导致了唐灭,也导致了中国的长期战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