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永乐大帝朱棣(4)(2 / 2)

“驱逐鞑靼,扬我国威!”

金榜的盘点继续。

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明成祖率五十万大军深入漠北,亲征鞑靼。五月,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出生地斡难河畔大破本雅失里军,本雅失里仅以七骑逃遁。明军又击破阿鲁台军于兴安岭。阿鲁台部众溃散,阿鲁台携家属远遁,明军自此大获全胜。

后来,阿鲁台降顺,成祖封其为和宁王。在此之前,永乐皇帝已封瓦剌首领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乐王。但瓦剌势力不断强大,不仅阻遏明朝到西北的通道,而且企图控制鞑靼。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二月,明成祖再度出塞亲征瓦剌。六月,忽兰忽失温之战,答里巴汗与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三王,率骑兵分三路列阵距明军十余里的山头上,约三万余人,每人带从马三到四匹。

明军派兵向马哈木挑战,马哈木派蒙古骑兵冲下山坡迎战,被明军密集的“神机铳炮”射回,只好聚集在山顶。此后明军的东西两翼部队挺进,双方互有死伤。

傍晚,朱棣亲自指挥数百精锐骑兵为前锋,火铳随后齐发,骑兵乘势力战,瓦剌部大败,王子等十余人阵亡,数千人被杀,答里巴、马哈木、太平和把秃孛罗脱身逃亡至土剌河。明军大破瓦剌后,向阿鲁台宣谕捷报,阿鲁台不久后便遣使来朝。第二年,瓦剌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谢罪,也恢复了对明朝的朝贡关系。

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三月,朱棣再次亲征鞑靼,其主力部队至宣府(今河北宣化地区)东南的鸡鸣山时,阿鲁台得知明军来袭,乘夜逃离兴和,避而不战。

七月,明军抵达煞胡原,俘获了鞑靼的部属,得知阿鲁台已逃走,朱棣停止追击,在回师途中,朱棣又率军击败一贯支持阿鲁台的兀良哈部,捕斩甚众,兀良哈部的余党诣军门投降。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秋七月,朱棣再次御驾亲征阿鲁台,九月,明军听闻阿鲁台为瓦剌所败,其部落溃散,便未出兵开战。十月,鞑靼王子也先土干率领部落投降,朱棣封其为忠勇王,赐姓名金忠。十一月明军回到京师。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正月至七月,明成祖最后一次亲征鞑靼,鞑靼部首领阿鲁台率军进犯明山西大同、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等地。

朱棣遂调集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东五都司之兵于京师(今北京)和宣府(今河北宣化)待命。获悉阿鲁台已逃往答兰纳木儿河(今蒙古境内之哈剌哈河下游),朱棣令全军全速追击。

六月十七日,明军进至答兰纳木儿河,搜索方圆三百里却不见阿鲁台部踪影,因所获甚微,明军粮尽,朱棣无奈只得下令班师回朝。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北,确切位置有争议)。时年六十四岁。

这时六师在外,京师无主,明成祖左右商定绝对不能泄露皇帝逝世消息。

内臣马云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商议,将军中的锡器收集起来熔成一椑(棺),将朱棣收殓。又将椑放在辇上,每天早晚照常上膳。大军继续朝京师进发,同时派人密报太子朱高炽。

不久太子朱高炽(即明仁宗)即位,明成祖被安葬于北京天寿山长陵,与徐皇后合葬,尊谥称“启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孝文皇帝”,庙号太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