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五)(2 / 2)

昭通看着银行卡的到账信息,满意的笑了笑。

三天后伴随着一声龙吟响起,金榜缓缓沿着展开。

一道模糊的身影,伴随着空洞的声音传出。

“盘点十大杰出帝王,第六名,大明王朝永乐大帝!”

元末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五月,陈友谅兵寇池州,不久又传来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省当涂县)的文书。陈友谅如果攻陷了太平,并要接着进攻应天。但军情紧急,朱元璋甚至对这个刚出生的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作战。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旧历年底,朱元璋将在下一年称帝,十二月二十四日,祭告太庙,为自己渡江后生的七个儿子逐一命名,第四子命名为“棣”此时朱棣已经年满七周岁,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

大明洪武年间。

朱元璋嘴角的笑容渐渐凝固,一时间,朱元璋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看错了。

他用略微颤抖的声音询问一旁的朱标。

“标儿我听错了?”

面对父亲的问话。这位大明太子下意识的回道。“先看下去再说,老四也许有难言之隐。”

“放屁他有什么难言之隐,有也不行,来人宣燕王回京。

朱元璋暴怒的情况,吓的周围的臣子们连气都不敢喘。生怕被朱元璋发现。

金榜

朱元璋不仅为儿子命名,还制定了后世朱家子孙取名的规则,每一支拟定了二十字辈分,朱棣一支的字辈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因为朱元璋出身贫苦,不希望儿子成为纨绔子弟。同年,七岁的朱棣与众兄弟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朱元璋认为七个儿子“宜习劳”,命令朱棣与兄弟们都穿着麻鞋,裹上缠腿,像士兵那样到城外远足,十分之七的路骑马,十分之三的路要步行,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不时还要在演武场上练习武备。

由于朱元璋十分重视文教,朱棣与兄弟们幼年入学,接受了大儒教导的正统儒家经典教育早在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就在宫中的白虎殿为诸子安排了专门的读书场所,登基称帝后,太子与诸皇子读书的地方改为文楼,直到洪武元年(1368年)十一月,朱元璋在宫中建成“大本堂”,广集藏书、延请名儒,朱棣等皇子和其他勋贵子弟便开始在其中读书学习。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册封诸皇子为王,封十岁的朱棣为燕王,又设立大宗正院,即后来的宗人府,掌皇族内部事宜。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有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主弱臣强,皇帝不得藩屏之助。因此,分封诸王便是要让藩王拱卫皇帝,以维护朱家皇朝的统治。

洪武九年(1376年),十六岁的朱棣与魏国公徐达长女徐氏(即明成祖仁孝皇后)成婚。朱元璋以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即将前往封地,便派遣朱棣和秦、晋二王前往“中都”凤阳,观摩祖宗肇基之地,使他们了解明朝的基业由何而兴。自此之后,朱棣先后三次被派往凤阳常驻,在练兵演武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了低层民生疾苦和民间生活对他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及其深刻的影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