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13章13(1 / 2)

谢慎收到了陈芜送的橘子。

宛城盛产橘,很少有人知道,谢慎的家乡在那里。

其实谢慎的出身比表面更低,他农户出身,幼年便已展露出聪慧的才能。为了让谢慎能够奔赴科举、走上仕途,生父将他过继给寒门的鳏夫舅父。

谢慎年少扬名、中秀才不久,舅父便因病去了。后来谢慎科举及第,名列前茅。他也没想到,全家舔着脸高攀来的关系,在京都世家眼中只是最低等的存在。若没有帝师谢元的赏识,谢慎早被遣到下县为官。后来为了避免牵连家中,谢慎就跟家人彻底断了关系,家人们也只当是高攀,亲口说过就当没生他这个儿子。

有时谢慎看着世家在朝廷上风光,时常会想,如果当年他爹知道仕途路是这个样子,是不是就宁愿让他不读书、不识字,一辈子当个种地的农夫。

谢慎跟家人分离时年纪尚小,相互间没能建立多深厚的情谊。

谢慎不思念家人,却会在每年秋获时,回忆起幼年吃橘的场景。他是家中最小的儿子,因为口齿伶俐、最为聪慧,家中长辈非常喜爱他。每年秋获,他总会得到最大最甜的两颗橘。他不像别的孩子那么不舍得吃,他会搬矮凳在家门口坐下,大片大片地掰橘皮扔地上,根本不用担心浪费。饱满多汁的橘肉,是谢慎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原本,没人发现谢慎的这个秘密。

直到陈芜进谢府第二年,她察觉到每年秋获,谢慎总会差遣下人去采买橘子,即便不新鲜,谢慎也会吃到最后。

谢慎是个不重私欲的人,特意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本身就是个问题。

陈芜主动问了谢慎,谢慎心绪不静,随口提起家中长辈每年给他两颗橘子的事。

起先,陈芜可能只当他喜欢,后来许是从哪听说了他的身世,每年宫中上贡橘子,她总会安排人偷偷选些上品送来。

陈芜就是这样敏锐聪慧的女子,许多事不用谢慎说,她自己都会注意到。

谢慎看着今年的一筐橘,橘子饱满圆润、色泽明亮,一看就香甜无比。

谢诗茹的远去,两坛烈酒被一碗醒酒汤洗净。对谢慎来说,在与陈芜闹矛盾的当口,没什么比这筐橘子更好下台阶的了。

谢慎决定亲自进宫‘谢恩’,以往他从不会将时间浪费在这些小事上。说到底,他发现了陈芜的一些变化,却不知如何扭转,只能让自己显得更‘心诚’些,等着陈芜下台阶。

在谢慎的计划中,陈芜与他默契十足,她心悦于他,必不会太‘刁难’。

可他进宫求见‘太后’,乾安宫宫人的反应似乎有些不知所措。徐贵上前迎他,显然面露难色。

……

陈芜在御花园等候画师作画,徐贵心虚地将谢慎引去,生怕谢慎追究他‘知情不报’。

徐贵觉得自己很冤,很有难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谢慎与陈芜生了矛盾,那夜陈芜留宿晚归,徐贵本想着两位主子应该和好了,谁成想、陈芜犯心疾时,却还是特意吩咐他不要向谢慎多言。虽借口是不让谢慎担心,但徐贵总觉得哪里不对。

徐贵看得出来,陈芜对新来的画师很感兴趣。她旁敲侧击地关心修画进程,下人们禀报画师来历,她却听得津津有味。

这点猜测,跟取下先皇御画可是两回事。只是之前徐贵禀报陈芜情况,并未得到谢慎反应,徐贵深知其中重要,没有确定不敢胡言。

刚好那画师提出要给陈芜作画,徐贵便想着再观察两天看看。

哪知道,才第二天,陈芜就被谢慎抓个正着。

徐贵低头弯腰,顶着来自身后的压力,把谢慎带去御花园湖心亭。

隔着蜿蜒廊道,徐贵在岸上远远偷看湖心亭画面。好在,那画师与陈芜相距甚远,虽然是偏僻的湖心亭,但小喜和宫人都随侍左右,应该不是私会、只是简单作画罢了。

徐贵正要将谢慎带上廊道,却被一旁看守的禁军拦下。

禁军侍卫打量谢慎,戒备的模样,仿佛这个乱臣贼子,会伤害到他们柔弱的太后主子般。

“太后娘娘有令,任何人过此廊道,都得禀告。”禁军侍卫相互传眼色,立刻有人前往湖心亭通传。

谢慎自从乾安宫离开便神色不愉,徐贵的心虚,无疑在指证他最烦心不愿的一个事实。禁军在此拦截,更是让谢慎的思绪,一下游移到多年前。

……

那天,陈芜被先帝册封为皇后。

当时朝廷上下正因先帝废后的事争吵不休,先帝的一道圣旨,将所有矛头直指陈芜,一时间、没人再议论先帝的对错,全在指责陈芜狐媚,迷惑先帝,罪无可赦。

陈芜的出身太低,身世也不够清白,她被先帝破格留在宫中,本就颇受争议。后来她荣升贵妃,与废后争艳,落在世家眼中,更是下贱妖道。

人人都道陈芜好运,嫉妒她得到盛宠,只有谢慎明白陈芜有多难,为她心生担忧。

立后圣旨一下,先帝为了阻绝大臣反对,直接罢朝一日。清流一党,虽与废后敌对,但依旧不屑陈芜狐媚手段,对陈芜的诋毁比之世家还要猛烈。谢慎率领清流一党,不可避免要随大流装样子,故而跟着六部的几个官员,一同求请叩见先帝。

当时正值七月,御花园湖心亭荷花正盛,禁军也是这么拦他们,谢慎便与几位大臣在太阳底下站着,远远望着湖心亭的先帝和陈芜。

最终,先帝松口了,召谢慎与礼部、吏部两位大臣上前。

他们走过蜿蜒的廊道,来到湖心亭亭外候着,这才发现,先帝一直在亭沿坐着。谢慎细心地观察了日头,推算出不久前,先帝并不在亭影中,而是与他们一样身处烈日之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