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薄云天、柳五先生外传(1 / 2)

义薄云天

锲子:大明朝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399年8月6日),太祖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朱允炆,战争持续三年。建文帝缺乏谋略,任用主帅不当,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以燕京(今BJ)为基地,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官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1402年7月13日)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建文帝失踪,民间传说其削发为僧,遁去。朱棣登上帝位,是为明成祖。后成祖授笔方孝孺起草登极诏书,方孝孺不从,掷笔于地,边哭边骂,于是被杀,被诛十族,死者八百七十余人。时,朱棣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执笔愤而疾书“燕贼篡位”四字之后,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鸣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时年四十有六。其门人德庆侯廖永忠之孙镛与其弟铭,检遗骸瘗聚宝门外山上。

方孝孺(1357—1402),明初思想家和文学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别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人称正学先生,浙江宁海人。幼时好学,长大后师从宋濂,常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任汉中府学教授,蜀王聘为世子老师。惠帝即位后,召为翰林侍讲,次年迁侍讲学士,后改文学博士,主持编纂《太祖实录》、《类要》。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他多次为建文帝出谋划策。

清风微动,皓月傲悬,星星点灯,犬吠闪烁。一青袍老者自前院匆匆赶至后院。这时,后院东厢房内油灯暗昏,一愁苦和尚于灯下读书,不时唉声叹气。老者到得门口,刚想叩门入内,突地,边侧檐下啪啪掉下两物,骨碌爬起,竟是两一模一样的童子,向老者拜倒,口道:师傅!老者大吃一惊,当下不露声色,使劲咳嗽几声,假着嗓子嗡声道:哎,老了,一感冒,难受的很,连嗓子也火烧火燎的!芳华、草芽,起来吧!说罢推门而入。当此,屋内的和尚应了一声:奥,是白大侠来了吗?!屋外,两童子对视一眼,一子又悄然开口,这次确凿无疑竟发大人音声;原来此“两童”并非孩童,乃两双胞胎侏儒也。但听那一侏儒道:师傅今晚怪怪的......另一侏儒忙让他噤声,低声道:嘘......但听屋内断断续续的传来一些音声。那愁苦僧者渗然泪下,缓缓而道:......庭树先生高义,朕好生感动........大难来时各自飞.......心怀鬼胎人莫知......。昔时,朕拥有四海,一呼百应,文武莫不相从。今一落难,方知有些人居庙堂之高,却是衣冠禽兽;有些人处江湖之远,但义薄云天。当此,别人欲献朕于燕贼,以图荣华富贵,而先生却冒死相救,实乃高义侠士,令朕好生景仰......那白庭树道:......陛下,荣华富贵虽好,然则盗亦有道!今燕贼篡位,正学先生被诛十族而殉节,乃我辈楷模!陛下死里逃生,乃天数使然!我虽身在江湖,必竭尽所能,保陛下平安无虞;望陛下保重身体,以图后效......过了一会,门嘎吱开启,白庭树告辞而出,芳华、草芽忙垂首低头施礼。白庭树道:好生护卫,不得疏忽.....说罢急忙而去。待师傅走后,两侏儒喘了一口气,刚要飞身上檐,但听院中老槐晃动,两人一阵紧张,亮出武器,严阵以待。但见白庭树自树上飘然而下,芳华、草芽纳闷,心想师傅武功恁的出神入化,一转眼便飞身上树,我等径自不知,惭愧啊——只是,师傅何以又去而复返呢......

芳华和草芽随师父展开轻功,悄无声息地掠到大师兄莫惊初的窗下,但见屋内仍掌着灯,看背影大师兄正侧对窗户。白庭树轻按窗纸,戳一微洞,示意芳华、草芽轮流内窥。两人看时,不禁大吃一惊——怎么还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师傅在里面?!只见那人面前置一脸盆,正在哗啦哗啦往脸上敷水,过不多时,竟从脸上取下一张皮来——赫然便是大师兄莫惊初......芳华、草芽随师父至其屋内,掩门坐定,三人沉默良久。过了一会,白庭树道:明白了吧......两徒儿异口同声的道:明白了!只是......白庭树仰天长叹:唉!人各有志,你大师哥追求的是荣华富贵......我早就发现你大师哥与朝廷鹰犬多有勾连,因此,已多加防范——不想,哎——他又何必多此一举,来一探究竟呢——想那易容之术,也没什么——为师只是伤心难过罢了......

春意阗然,牛耕燕舞,一派田园致雅。村头小河,柔柳依依,这时莫惊初踏上桥来。大惊。但见桥中横卧一白袍文士,手着卷书,径自朗朗而读: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缊,赋形受质,人物是分......今有同类者,啜粟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离流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今子一为蚊所噆,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再看对面桥头芳华、草芽负剑而立,怒目相向,莫惊初腿如灌铅,心惊肉跳,颤声道:师傅......白庭树也不答话,随手翻了一页纸,突然间,手一扬,纸片一闪而过,竟如刀般锋利,直斩惊初脖颈,杀其于猝然......(完)

注:1、文中提到的“正学先生”,即方孝孺;方孝孺人称正学先生。方孝孺一介书生,手无束鸡之力,却面对专制君主的屠刀视死如归,抗节不屈,成为历史上被诛十族第一人,可谓感天地泣鬼神!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和赞颂。就其个人气节来看,历史上实在不多见,这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当然,也有人说其“愚忠”;鲁迅先生谓其“硬气”。2、正文最后白庭树所朗读内容引自方孝孺《蚊对》,该文,以蚊喻人,揭露世之衣冠禽兽,公然在白昼“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醢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的狰狞面目。3、除历史人物、背景外,本故事正文处故事情节纯属虚构。

柳五先生外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