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之恋(1 / 2)

老舒出生于安徽一座小县城再往下的一座小山村--守村,直到老舒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后来才举家搬迁到县城,县城倒也算得上山清水秀,风景如画,饶是老舒踏遍了千山万水,家乡依然是他心中的桃花源。

守村位置偏僻,交通闭塞,资源极度匮乏。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虽然吃苦耐劳、俭朴坚韧,但是无论怎样田耕农作、挖土挥锹,辛勤的汗水却往往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满足。物质生活的贫瘠相对应的可不一定就是民风淳朴,偷鸡摸狗、打架斗殴才是落后生活里的寻常事。

在没有人走出这片土地之前,这里的女孩长大后的命运就是去放牛,男孩的命运则是去讨饭,冬天的时候,无所事事的村民们,一个个笼着手,靠着土墙晒太阳打发时间,虽然是缺衣少食的日子,但大家的生活都差不多,都是一样的穷,倒也没有人抱怨,对于他们来说,能想象的最好的生活,大概也就是有钱人一定是用金榔头锄田、金扁担挑粪而已。

现在的中国农民,已经很幸福了,愿意自己种田的,国家给补贴,不愿自己种的,租出去收租子,只要不怕辛苦,到处有工可打。

而那个年代可不是这样的。

哪怕只是为了一平方米的田地,亲兄弟之间,打得头破血流,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天大地大,填饱肚子最大。

老舒家父亲走得早,家里自然穷得叮当响,母亲只能一个人含辛茹苦拉扯着三个孩子,其中艰辛可想而知。舒母不高的个子微微驼着,不大的眼睛却总喜欢眯着,黑瘦的脸总是含着愁苦,常年穿着老式的青布褂,头发留长了之后就去剪了换钱,她养猪、喂羊,起早贪黑,像个永远停不下来的陀螺,不知疲倦地不断为这个家旋转着。

舒方圆自小天资聪颖,很会读书,他是村里唯一一个考上初中、高中、又考上了大学的人。为了凑他上初、高中的学费,几年里,母亲几乎卖光了家里所有的猪、牛、羊,一家人春节的时候都不舍得打点肉,舒母总是自己磨点儿豆腐,除夕晚上,青菜烧豆腐就是最好的菜,老舒作为家里的老大,看到家里的光景,不止一次打着退学的主意,母亲让他跪在父亲的灵位面前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出人头地,一字不识的舒母别的不知道,却认定了一个死理:把书读好以后能当大官。

舒方圆考上大学后,为了凑钱,舒母拉着他到村子里一家家磕头借钱,借钱的路上好话说尽,委屈也受尽了,但是舒母硬生生忍住了没有掉一滴眼泪,她只是千叮咛万嘱咐,让儿子以后一定要混出个样子来,将来自己家才能在别人面前扬眉吐气。

就这样,他终于有机会走出了这块地方,去了BJ读大学,也成了这县城里第一名考入BJ的大学生。每每想起这些从前,老舒难免心情沉重,感慨万千。

走出了祖祖辈辈生活的这座小县城,舒方圆渐渐地开了眼,新世界的大门在他面前一天天打开,世界这么大,这样五彩缤纷,有形形色色的人,更有着千姿百态的活法。在他就读的那所高等学府里,聚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他们是人群中的百里挑一,每一个都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他们班级有五十人,全部来自全国每一个省市,二分之一的同学直接来自乡村,甚至有的来自极偏远的乡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