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反复(2 / 2)

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三日,留下两万军队由丞相牛金星率领留守北京城,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发,旌旗招展一眼望不到边,前军都到了通州,后军还没出北京城。

毕竟有着前明皇帝身份,朱伟民父子待遇还不错,被分给了一辆双马拉着的马车。

马车随大军行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朱慈琅掀开窗帘往外看着,暗道这些天过去了,不知道父皇有没有能成功逃出去?

朱慈琅却不知道,就在街上的人群中,他的父皇朱由检正咳嗽着看着行进中的大军。

城破之日,朱由检在王承恩的随扈下便装逃出了皇宫,顺军围了北京,城门紧闭,仓促间却没法出城,而是躲在了一座宅院里,这座宅院属于主动上吊殉国的一个太监所有。

原想着等顺军放松了警惕再逃出北京,谁曾想朱由检却病了。可能是承受不住国破家亡的痛苦煎熬吧,病势格外沉重,竟然起不了床。王承恩想方设法给他抓药,悉心照顾,用了一个多月才算能下床。朱由检不愿一直躲在屋里,便上街散散心,没想到竟看到大顺军出征这一幕。

“吴三桂对朕还算是忠心的,没有投降顺贼。”朱由检喃喃道。

“但愿平西伯能挡住顺贼吧。等皇爷身子骨再好些,咱们便南下如何?”一旁的王承恩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他的身体虚弱得很,还不适合上路。而且他心中隐隐有着期待,期待吴三桂能击败顺贼,夺回北京,那时他就可以露面继续做皇帝了,不用再颠沛流离的逃到南方。

马车摇晃着走在前往山海关的官道上,李双喜骑着一匹黑色战马,愁眉苦脸走在车旁。

原本以为终于有了征战沙场的机会,没想到还是被分派看守皇帝的任务,这让李双喜如何高兴的起来?

“河北左营和榆林后营有没有一起?”朱伟民不清楚出征的顺军有多少,便隔着车窗问李双喜道。

李双喜摇摇头:“我和义父说过此事,建议义父带上左营和后营一起出征,权将军刘宗敏他们都嘲笑我胆小如鼠,说明军战斗力不值一提,十万大军足够平定山海关!”

朱伟民没好气道:“还有清兵呢?若是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怎么办?”

李双喜则道:“权将军说了,吴三桂也就四五万兵马,正是考虑到了八旗兵才带十万大军,否则只需一半的兵力就够了。”

大顺君臣竟然如此狂妄!朱伟民都有些无语了。

算了,好言难劝该死鬼,自己还是想着如何趁机逃出去吧。

谁知道大军才行了两日,到达三河县时却停了下来。李双喜让人去中军问了,说是吴三桂派了使者前来,再次向大顺表达愿意归顺。

“吴三桂反复之人,不可轻信,其必然是想拖延时日,好巩固关防,故意派人前来表达归降之意!”朱伟民判断道。

“也许是吴三桂害怕了呢?”李双喜猜测道。

朱伟民摇头道:“吴三桂若是惧怕,就不会降而复叛攻占山海关了。”

李双喜相信朱伟民的判断,却毕竟职位太低,根本做不了什么。

营地刚刚扎好,李自成便派人来传信,让李双喜带着“皇帝”去中军大帐。

对李自成要做什么,朱伟民心知肚明,穿着龙袍,在李双喜“护卫”下,走进大帐。就见李自成居中而坐,左侧坐着刘宗敏、吴汝义、谷英、张鼐众将,右侧则是六个儒生打扮的人。

“微臣(草民)等拜见陛下!”

看见朱伟民进来,六个儒生神色复杂的对视一眼,纷纷起身来到朱伟民面前,跪地行礼呼道。

“唉,亡国之君,谈何陛下,都起来吧。”朱伟民落寂的道。

“京师沦陷,传闻陛下已经殉国,上苍佑之,陛下竟安然无恙,平西伯得知必然欣喜万分。”一个中年儒生率先说道。

朱伟民问道:“你是平西伯派来的?”

那儒生道:“微臣李友松,山海卫人氏,万历二十一年举人,这次正是奉平西伯之命来见顺主。”

朱伟民道:“吴三桂是要投降顺军吗?”

李友松顿时尴尬起来,嗫嚅道:“京师陷落,山海关已成孤岛,外有建奴虎视眈眈,内有大顺雄师压迫,担负着关宁十多万军民身家性命,平西伯也是没了办法。”

朱伟民点点头,叹道:“朕理解,国破了,朕这一国之君也朝不保夕,你回去后转告平西伯,他好之为之吧。”

“哈哈哈......”李自成突然大笑了起来,打破了朱伟民和众儒生们的交谈。

“尔等看到了吗,皇帝在我这里好好的,回去告诉吴三桂,让他放心便是。转告吴三桂,只要他肯投降,我保他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来人,把皇帝送回去休息。”李自成笑道。

吴三桂派来的使者到后第一件事便是确认崇祯皇帝是否无恙,李自成便让人把朱伟民请来,一是让吴三桂放心没有自己虐待崇祯皇帝,再就是用崇祯皇帝来告诫吴三桂,皇帝都被抓了,你就没必要再做无谓抵抗了。

“请吧。”李双喜连忙上来,扶着朱伟民胳膊就往外走。

朱伟民叹了口气,也只能跟着往外走了。知道接下来便是李自成和吴三桂使者谈投降的条件,自己这个“皇帝”就没必要在场了。虽然知道吴三桂是假投降借机拖延时间,却也没法也不能告诉李自成。

大帐中,李友松等使者满脸谦卑,对李自成吹捧不已,反复表达了对李自成的敬佩,然后又解释吴三桂降而复叛的原因,说是接到了在北京的家仆报信,得知家被查抄、父亲和爱妾陈圆圆被抓,这才选择叛归山海关。李自成方则解释都是误会,已经放了吴襄,还了其家产财富,然后告诫吴三桂,大明都亡了,皇帝都被抓了,若不赶紧投降,大军到时必然玉石俱焚。可能是太过喜欢的缘故,李自成连提都没提陈圆圆。

李友松等则表示,知道崇祯无恙后,平西伯必然会投降,还请李自成带领大军稍等几日,他们马上回去报信。

为了不真的逼反吴三桂,李自成便派明朝降官密云巡抚王泽尧随同前去劝降,大军则放慢了行军速度。从三河县到山海关,原本五日的行军路程,足足用了八天时间才到山海关。

李自成却不知道,耽搁的这三日时间,是何等的宝贵!

事实上,从三月份北京城陷落开始,吴三桂一直在降顺和降清之间犹豫不决。

满清方面,很多年前,从去世的皇太极到现在的摄政王多尔衮,都曾多次派人前来劝降,吴三桂的舅父祖大寿和兄长吴三凤也都写信督促其尽早降清。也许是满意现在手中的权势,也许心中不愿剃发易服,或是认为满清没实力灭了大明,吴三桂一直没有答应,但和满清之间的联系却也没断。

而北京城的迅速陷落,白广恩、唐通等明军将领先后投降并被委以重任,又让吴三桂看到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归顺新朝。好歹是汉人的王朝,而非剃发做胡人,说实话吴三桂一直不喜欢满洲人那丑陋的发型。

所以一开始,吴三桂是更倾向于归顺大顺,所以李自成派人来招降后,第一时间就把山海关交给了接管唐通,并带着军队往北京赶去,然而大顺军突然追赃助饷让他顿时反悔了。

吴三桂这等人,最看重的就是手中的权势财富,万万不能容忍失去。所以从其回军重夺山海关开始,就意味着再没有投降大顺的可能,当然也只剩下归降满清一条路。

既然选择了反叛,吴三桂早就提防着顺军,在北京附近安插有细作时刻关注着顺军动向。在得知李自成出兵的第一时间,吴三桂就派副将杨坤和游击郭云龙前往满清求援。

而在四月初,满清方面已经得知北京被大顺军攻破的消息,摄政王多尔衮当即决定出兵,欲和大顺争夺天下。

此战,对满清来说不再是以往入关劫掠财富人口,而是要争天下了。为了击败顺军,多尔衮征召了三分之二的满洲和蒙古旗丁,以及汉军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恭顺三王、续顺公沈志祥等部汉兵,满、蒙、汉三军共七万五千余,对总共才十万旗丁的满清来说,可谓倾国之战!

多尔衮原本想着走以往入关劫掠路线,绕道蒙古,经蓟北越长城进攻北京,谁知道刚出发不久便遇到吴三桂使者,当即大喜,下令大军转向辽西走廊,往山海关开来。

四月二十日,李自成率领大军赶到山海关以西,而他不知道的是,多尔衮也已经率领清兵向山海关扑来,距离山海关只有一日路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