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_分节阅读_第107节(1 / 2)

  “他们不敢杀我!”公主色厉内荏。

  安宁轻笑,“朝臣怎么会轻易杀人呢?他们只会从新制定礼仪,公主出降不论尊卑,论礼法。我朝敦崇名教,以孝治国,公主为天下妇人表率,更当守礼。公主也该像普通人侍奉舅姑那样,为婆母捧盆打扇、布菜捶腿……”

  “胡言乱语,公主是君,驸马是臣,岂能颠倒尊卑……”

  安宁用包容的眼神看着她,仿佛看一个不懂事的小姑娘:“公主说笑了,礼法怎么会有错。介时,捧一位庶出公主为天下表率。这等……不贤不孝的公主,自然为天下人唾弃。后继之君依礼依法削减食邑,天下人只会三呼万岁,拍手称快。”

  “别说了,阿宁,别说了,别故意激我。我知道不会的,不会的。”公主摇头,泪珠滚滚而下:“那是我一母同胞的亲兄长啊,你不要逼我。”

  安宁行一礼,“臣告退。”

  公主扬手抓了抓,什么都没抓住。若是安宁再劝几句,公主也能顺势把胸中的痛苦倾吐,可安宁这样干脆利落告退,她反而上不去下不来,卡在中间。

  安宁觉得一句话很有道理:当某件事众人皆知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尘埃落定了。

  就像三皇子一党谋反,等百官知晓的时候,三皇子诸人已经命丧黄泉。

  比如萧安宁胆大妄为,挑拨天家血脉,被御史轮番上折子弹劾。

  朝臣们的议论、讨伐并不能撼动安宁分毫,现在才上折子,未免太迟了。

  有皇后庇护,安宁自然无虞,甚至凭此功劳,连升七级,从八品的评事一跃成为正五品的寺正,能独立经手案卷了。

  安宁把陪着自己枯坐,看了几个月烂狗肉陈年旧账的王主簿拎出来,他在大理寺二十年,从吏到官,大理寺的弯弯绕一清二楚。又已经升了的品级实实在在摆着,安宁许给他致仕前升五品未来可期。王主簿焕发第二春,老黄牛一样,哼哧哼哧干了起来。

  干活是非常消耗精力的事情,一天十二个时辰,三个时辰睡觉,剩下八个时辰安宁都在忙大理寺的公务,公务占据安宁绝大部分时间。只剩下一个时辰,安宁留给自己思考,好好想一想日后该怎么走。

  日子就是忙得昏天黑地,从卷宗里抬头,偶尔看一看窗外天空。

  陛下发了那样大一场怒,刺激得头疾越发严重,不见朝臣的时间更多了。

  开始还有朝臣以为宫中出了什么事情,坚持请见,见了又惹皇帝生气,自己丢官去职。剩下的朝臣,不敢再去触霉头。

  安宁在纸上写下皇帝露面的时间,果然间隔越来越久。

  最近一次露面,陛下给了一道为难礼部尚书的旨意,要礼部给长平公主提前加准备册封礼,还要加镇国的封号。

  我朝公主,向来是及笄才办册封礼,有汤沐食邑,但遇上皇帝宠女儿,从小给女儿加封号、提前享受待遇也常见。但是从正统礼法的角度论,还是要过了册封礼,才算女儿长大成人。

  别的公主册封礼基本和婚事挂钩,长平公主的册封礼,却是她入朝参政的标志。

  朝臣们当然不干了,放着那么多皇子不用,为什么偏偏用公主。当然,公主是嫡出是要尊贵一些,可她是女人啊!

  这样的论调一出,帝后还没表示,剩下的庶出皇子生病的生病、自请就藩的自请就藩,生怕自己运气不好,成为某个瞎眼朝臣口中的举例的“比如”。

  朝臣们以为和皇帝的博弈、和皇后的博弈还能持续很久,即便陛下为东宫计,要把长平公主推出来,为东宫皇孙谋以后,也不能这样生硬。公主才多大,她懂什么!

  担任公主老师的基本都是内阁、六部重臣,朝臣们轮番的到他们家里拜访,让他们以老师的身份评论一番,公主的确不适合入朝。

  这些老臣,又岂会被物议裹挟。能当阁老的,谁没被弹劾过,我自岿然不动。

  前朝一片纷扰,东宫传来噩耗,太子,薨了!

第162章 重生在夫君位极人臣前16

  太子正值壮年,原何骤然薨逝?

  查,必须查!

  陛下听到这个消息,直接晕了过去,太医院排的上号的太医,直接住在了偏殿,偏殿都被熏出一股药味。

  太子薨逝的前因后果,由皇后主持查验。

  朝臣们也伸长脖子等着,当初跪在殿外劝陛下不要杀子的朝臣,如今还是同一批人,同样跪地请旨,希望查明太子薨逝的真相。

  真相,从他们口中脱口而出,是因为他们下意识觉得,其中必定有阴谋。

  皇后不仅用省中殿的人,还从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抽了人来,安宁也作为查案组的一份子,参与其中。

  结论:太子死于马上风。

  推开幽暗的宫室门,在场人杰几乎能从太子贴身宦官的叙述中,提炼还原事实。抛开內侍口中的夸张、推诿,太子从镇国长平公主册封礼回来后的一举一动,几乎重现在他们眼前。

  盛大的册封礼,刺激着太子,太子强忍着没有在外人面前失态。回到东宫,再也压抑不住,开始拿伺候的人撒气。

  一个內侍跪在旁边,他是当日给太子开门的人,只因太子觉得他迟了,被太子一口踹在心窝上,吐了一口血。

  然后太子一边走一边脱去外袍,在院子里骂人。

  管理衣饰的宫女出列陈述,拿出了太子当时的礼服外袍,上面的佩玉被摔碎、珍珠掉了几颗,一大片金线绣的纹样也磨烂了。经过比对,的确是用力投掷、踩踏造成的。

  然后太子吩咐人拿酒,又叫了歌姬舞姬来玩乐。

  太子妃哭诉,当时她听到丝竹之声来劝过,可太子只说他是为皇妹庆贺,不许太子妃多管。这件事由一直清修的高侧妃做证,当时喧闹声很大,东宫很多人都知道。

  然后太子开始在殿中饮酒,饮酒后想要临幸近日来最受宠的歌姬,力不从心,吃了歌姬献上的丹药。过了不多久,太子突然口吐白沫,吓得歌姬尖叫一声,被赶到殿外的众人才敢进去查看,着急忙慌把太子抬到塌上,因已落锁,只得请太子妃前来主持公道。

  太医出列,表示查验过丹药,的确是壮阳用的,用温酒服送,是道家正经的丹药,太医们也认可,不是毒药。

  这种腌臜事,太子妃红着眼眶,都不肯开口。女官出列讲了当时的情景,宫人们不敢随意移动太子,只把他抬到塌上,给他盖被子,太子说热,又拿开了。太子妃得知此事,立刻请太医到东宫,一点儿都没有耽误。

  太医继续陈述,他们听说东宫有恙,也是抓起药箱就跑,可是到东宫的时候,太子的身体都已经微微发凉了。

  跑腿的內侍、宫女一个个出列说明,自己当日干了什么,用了多少时间。很多记不清了,但按照路程计算,的确每个人都进了最大的努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