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祠堂(上)5(1 / 2)

陆闻音的判断没有错,她成婚之日,便是陆家新旧当家人交替的时候,陆二小姐是否能把锦云庄握在手中,是其中最关键的事情。

当然,她身为女子,庄中事务要打点好,家中事务也要处理妥善。陆老爷自认为找来穆麟也有一些优点——他聪明、教养好,但身体又差,应当晓得寄人篱下当用何等姿态,绝不会自作主张惹是生非。

穆麟的确也是这么做的。他恪守本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从不与女眷多说一句话,若陆闻音不在家,用餐也是让仆人端进卧房里。每日陆闻音不在,唯一的消遣,就是听音别院中抚琴,他琴艺卓绝,陆老先生路过,也会常常驻足而听。

对陆家来说,这么个赘婿,方便,生下来的孩子应当也聪明,到时候就算抱走,这么个爹也说不上什么话。

而对穆麟来说,这是求生之道,也是无可奈何。

除了在这里弹琴发呆,还能做什么呢?

而另一边,陆闻音同样焦头烂额。

这几年,陆老爷膝下无子,只有一个二丫头忙前忙后,许多事,是赵夫人的两个兄弟,赵世恩、赵世才帮着照料的。

照料久了,见老爷子没儿子,便谋划着产业往后归了赵家,谁知道二小姐越来越厉害,又招了个女婿,看这个架势,是要将陆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陆家的产业以绫罗丝缎为主,在城东有一大片造织厂,自江南而来的蚕丝顺流而上,全到此处织造,令有各处的云锦、缂丝、蜀锦,亦由陆家的商道送过来,一律在陆家锦云庄上盘点清楚,送进宫中。

另外,城内大小十三家布行绸缎庄,亦是陆家的下属,算上来,每年几万两银子的进项,称得上首屈一指的庞然大物。

基于此,赵家人自然看二小姐不顺眼,恨不得她第二天就驾鹤西归才好。

如今除夕将至,春时的衣裳该做,一年的赏赐该有,除去宫内嫔妃娘娘、皇子皇孙,就连宫女都该裁衣了。

锦云庄的又忙碌了起来,陆闻音天没亮就骑着马往庄子上赶。

说来也奇了怪,寻常人家小姐都是每日梳妆,让人抬着轿子往外走,偏偏这个陆二小姐,一身劲装,骑着马踏着雪就过了城。

将锦云庄的门打开,里头娘娘所用的自不用说,宫内三千二百六十五名宫女,并四千五百七十二个太监所用的云缎、彭缎、纺丝、罗纱,叠了满满当当几个仓库,还有大批正从货船运进来,这些布料一寸寸一分分都应当裁剪好,依次打包,才好送到宫嫔的手上。

不同宫嫔等级用料还不一样,太监和宫女亦有区别,今日是腊月初二,料开始进仓,待到腊月初十,这些东西就该上贡完毕了。

这是陆家做惯了十几年的事情,七月、腊月各有一次,往年,都是赵家兄弟帮忙打理。

陆闻音之前只是帮忙看看,今年,挽发成婚,可以掌事了。

赵世恩将自家二小姐迎进来,听到的当头第一句话就是“账册呢?”他也不敢不给,将账本递了上去,这本子比往日所有的都厚重许多,密密麻麻写满了字,陆闻音一瞧就皱了眉。

“这些事,都是舅舅们做惯了的,二小姐可以去喝点茶,没什么大事,就不劳烦您操心了。”

陆闻音看着赵世恩脸上的笑,就知道他天生三斤骨,心眼子两斤七。可陆闻音也不是什么好敷衍的人,她点头应喏,找了个空闲处泡茶,然后看见有个小丫头正偷懒,便招手将她叫了过来。

眼看着被二小姐招呼,小丫头立马脸白了一半,端端正正的在她面前站好。

“叫什么名字?”

“文秀。”

“在这儿做了多久了?”

“快两年了。”

陆闻音看着她:“这些新货是什么时候开始到的?”

“三日前就到了。我们一直在点呢,都没有休息。”文秀连忙解释,生怕二小姐觉得自己偷懒。

“多少人在点?”陆闻音问。

“十五个丫头,再带七个老妈子。”文秀回答:“总共二十二个人。”

二十二个人。

账册上说,布料只到了两成,其中罗纱和云缎还在路上。二十二个人清点三天,怎么要这么多人?

她在仓库内溜达了一会儿,看见来来往往的人众多,马车流水不停往外送东西。她又喊来文秀:“你家可还有人在这儿做事?”

“有,我爹爹就在呢。”文秀见二小姐也不凶,话就多了起来:“他负责送货,您瞧,刚出去的那个就是他,他每日早出晚归,尽心尽力呢。”

陆闻音点了点头,这么点时间,就看见至少有五辆马车出门。

这是往哪里去?

需要这么多的马车?

陆闻音又找了账册看,进货的账本虽然繁杂,但密密麻麻写的整齐,而出货就不一样了,拢共三本,互相交织盘结,理不清,也说不明白,赵世恩说,这是因为陆家庄子太多,陆老爷当年又没留下来合适的法子,这才乱到了现在。

“二小姐这是要改一改方法?”赵世恩问。

陆闻音把账册一扔:“哎呀,看着头大,你们先弄吧,我去布行看看。”

陆闻音十四岁开始看账本,不可能看这些东西头大,只是她在里面瞧出了一些别的东西——赵家人不敢让自己掌事,不仅是为了以后发达,更是为了遮掩当下中饱私囊的事实。

他们做的如此熟练,想必这么干已经有些年头了。

她可以将此事直接上报父亲,可口说无凭,肯定会被赵夫人打一个后手,到时候她就不仅是能力不足,更是品德不良,随意诬陷指摘自家亲戚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