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高赵恩怨79(2 / 2)

只有技艺精湛,底蕴浑厚的艺人,才能掌握这门手艺。

赵家的祖传技艺“出花样”,是挑花的一种工艺。

赵家所有工匠齐心合力,费时几个月,配合赵老太爷创作了一款如意牡丹锦。

高家自然也想脱籍。

高家的祖传技艺是“挑花业”,就是根据设计好的图案挑花。

这种挑花要根据平纹、斜纹、缎纹的要求,用不同的色笔把不同的纹样表现到意匠纸上。

随后将意匠纸上的图案通过手工做出模板——用竹签在数千根经线上摆放出不同花色的位置,再用丝线穿出纬线图案。

可想而知这种技艺对眼睛的损害比较大。

高老太爷的眼睛就不太好,这时已经好些年不做模板了。高家公年纪还小,还没有学到精髓。

高家正是青黄不接之时,难道就这样与脱籍失之交臂?

高家很不甘心。

这时赵家找上门来,表示愿意合作。

高老太爷非常心动。

但是这属于祖传绝技,怎么能暴露于外人眼中?

赵家说愿意与高家结为姻亲,两家亲如一家,祖传技艺互不藏私,以后共同进步。

这当然好,还解决了高家燃眉之急。

高老太爷当即答应,还特意写信,从四川老家接来一位堂妹,准备将她嫁给赵家。

本来一切都好,但是在配合赵老太爷创作过程中,高家渐渐发觉不对。

高家是真正将核心技艺倾囊相授,赵家却不停狡言推脱,就是不肯传授真正的技术。

高家这才反应过来被骗。

距离验收锦匹时间已经很近了,显然现在退出,单凭高家很难做出模板。

高家如果还想争取,要么按照原定计划和赵家合作,那秘密手艺也就白送赵家了。

要么就是另想他法。

高家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

锦行黄家就在这时找上门来,愿意助高家一臂之力。

黄家属于京城机户,只能纺织一些简单的绢和绫,并没有什么纺织手艺。但是

一般历时几个月才能做出模板。工艺精细的点意匠和挑花结本,赵老太爷费尽力气,赵家老太爷琢磨出一种洛阳现在的局势很乱,实际应用的挑花方法,是在上述传统挑花原理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如先将图案纹样绘制成意匠图,然后根据意匠图挑花,使挑花变得更为直观和精确。挑花前先将耳子线制成2米左右的长度,每8根为一束,两端拼齐后对折成为16根,在距折连顶端3厘米处打一个结,形成一个套圈(俗称耳子),然后穿在缰绳上。脚子线的长度及根数要根据不同品种机台的纤线数、纹样长度及色彩场次的多少来确定。耳子线的根数约为意匠图上的横格数乘以色彩场数的积,脚子线的根数与意匠图上的纵格数相等。把准备好的意匠图,脚子线,耳子线,明纤等按一定的要求装上挑花绷子(一木制长方形框),每一个绷子再备上竹制的挑花钩若干。挑花时用右手执钩,按顺序挑起一根代表颜色场次的明纤,然后根据明纤代表的颜色,依次自右向左看意匠图上同一色彩的纬线起止位置,对照相应的脚子线起止位置,将其范围内的脚子线分段全部挑起;再取左侧备用耳子线一根,钩在挑花钩子上,抽出钩子,把耳子线引入。依明纤标记的色彩场次顺序将本梭各场次挑引完耳子线后,再挑下一梭。如果一梭内有五场颜色,则要挑引五次才算完成一梭。挑完意匠图上的一大格,即八梭后将所引入的耳子线集成一束在尾端打结,以备后面拼花及出现差错时核对。挑制完成后,将花本下绷进行梳洗整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