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2 / 2)

迎亲的车队绕了一圈,总算是把新娘子接回来了。

来吃酒的男女老少纷纷翘首望去,只见那一溜儿黑色的小轿车全都贴着大红喜字,排在最前面的婚车是一辆红色的小跑车,看起来很是洋气。

老徐对车不太了解,只认识大众、丰田、现代这种老牌子,在他眼里奔驰、宝马和奥迪就算是顶好的车了,所以这跑车是什么牌子,他还真认不出来。

婚车一路到了婚礼现场,几个新郎家的亲戚朋友提前下车,拿着彩带礼炮“嘭”的打一个响。

车门打开,先是新郎下了车。

那新郎官看着年纪并不大,大概二十出头,最多二十二三岁,穿着一件修身的黑色西装,领口带着一朵红花,显得个子小小的。

或许是周围的人太多,又或是太年轻,他下车之后没怎么笑,就一直面无表情的冷着脸往前走。

老徐看在眼里,心下暗暗挑眉。

说实话,这样的小年轻如果在以前,估计会被老丈人打一顿。

这结婚的大喜日子还摆着一张臭脸,双方家里的长辈看到了,估计都挺不是滋味。

果不其然,那新郎官刚走没两步就有一个中年妇女上前,笑着打圆场,领着他回去接新娘子。

那中年妇女似乎是说了几句玩笑话,惹得周围的人哄堂大笑,气氛一下子就缓和了不少。

老徐还要守着蒸笼,站得远,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不过大概也能猜到那中年妇女应该是说了新郎官不懂事,竟然把老婆给忘了之类的话。

该说不说,老一辈的七大姑八大姨那是真的会说,既能冷嘲热讽,骂人不带脏字,又能插科打诨,活跃气氛。

那新郎官被中年妇女领到车前,随后打开车门,被中年妇女推了一把,这才上前将新娘子抱了出来。

那个新娘子穿着一身大红色的裙子,长发盘起,妆容精致,就是稍微有那么一点儿胖,皮肤也有些黑,整体不算是特别漂亮。

她被新郎官抱下车时,很自然的环着新郎官的脖子,脸上笑盈盈的,带着几分娇气。

而那个新郎官,面无表情,两眼无神,仿佛是因为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一个并不为他引以为傲的女人爱着而感到尴尬。

在这一刻,不说结婚的双方亲家,就连老徐这样的旁观者也感觉到了一丝的难堪。

老徐上一秒还在劝儿子结婚,没想到现在就被这么打脸。

不过仔细想想,他办席这么多年,这几年办喜酒基本上就没遇到几个年轻人真心实意的笑过。

一方面固然是年轻人结婚不知道流程和规矩,都有点紧张。

再者还是因为现在条件好了,这些年轻人哪怕不是独生子女,最多也就是多个弟弟妹妹,从小到大都不怎么需要在意别人怎么看待他们,说话做事难免有点过于自我。

哪像老徐他们这一代人,一家最起码四五个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闹什么情绪。

老徐还记得他爸的脾气就不怎么好,三天两头甩他巴掌,一直打得他都没心思过什么叛逆期,后来去学厨就更惨了,七八十年代的学徒工几乎都等于免费的苦工。

那个时候,几个师兄经常一起合起伙来打他,师傅也从来不管。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经历,让老徐很小就学会了做人的人情世故。

后来出师做了厨子,也正是靠着这些过往的经历,他很会看人脸色,说话做事足够圆滑,在村里的人缘很好,每次乡里乡亲要办酒席基本上都会找他。

老徐对儿子一直不太满意的一点就是这小子是个闷葫芦,一直不怎么会说话。

作为过来人,老徐很清楚无论是什么时代,沟通交流始终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一个人不管有没有本事,会说话和不会说话,完全就是两种人生。

老徐自问自己的厨艺其实未必比自己的那几个师兄弟好,但是他在农村办厨的时候,基本上有人办席都会找他,就是因为他知道看主人家脸色,让彼此都有一个体面。

而现在这结婚的一对小年轻,显然没有这样的心得感悟。

不知道是不是感觉这婚礼的气氛不太对,又或许是正好到时间了。老徐这边正看着热闹,一个年轻男人跑了过来提醒道。

“师傅,可以上菜了。”

老徐定了定情绪,笑脸道,“要得,那就先走凉菜嘛。”

他招呼来几个帮工,随后就开始了紧张的传菜工作。

这种酒席之所以叫做流水席,就是一上菜就不带停的,凉菜上完就要上热菜头碗,一道接着一道,中间不能有丝毫的停顿。

如果中间哪道菜出慢了,那吃席的人一看没菜了,三三两两的就开始起身走人了,到时候再把菜补上去,那也晚了。

到时候,这些亲戚朋友酒席没吃好不说,主人家也丢了面子,那他这个办厨的厨子自然也就没了口碑。

老徐是个老江湖,自然也知道接下来会很忙,而且很容易忙中出错。

所以他也顾不上看热闹,拿出记着菜单的小纸条,招呼儿子道。

“帮我记一下出了哪些菜,还有提醒我加葱花。”

交代完了这两句,老徐转头吩咐几个帮忙的中年妇女,帮她们简单的规划了一下路线和具体负责上菜的是哪几桌。

这些事,其实他早上就已经说过了,不过现在正式上菜的时候,他还是要提醒一遍,免得她们忘了。

毕竟现在办席讲究一条龙流水席,无论是做菜办席还是传菜收碗筷都是他自己带人来处理,中间的任何环节都很容易出纰漏。

老徐提醒一遍之后,指了指一旁桌上摆好的凉菜。

“先上素菜冷盘,再上荤菜,一桌一盘。”

说罢,他让儿子帮忙点一下数,自己则是爬上蒸笼旁边的木梯,先去看一眼最上层的菜好没有。

几个中年妇女端起凉菜,很快就开始传菜上桌。

老徐这边也揭开了蒸笼,滚烫的蒸汽迎面而来,差点让老徐一个踉跄从木梯上摔下来。

幸好他落脚比较稳,要不然这五六米高摔下去,估计真是够呛。

他来不及多想,侧脸避开了热气,随手扇了几下,等蒸笼里的热气稍微散了些就拿着筷子试了试菜的成色。

虽然只是蒸了个把钟头,但是这些鸡鸭提前炖煮过一遍,上灶之前就已经熟了,现在又蒸了一遍,肉质更加松散,显然是已经到了火候。

办这种酒席,不用担心什么嚼劲和口感,鸡鸭鱼肉越熟越好,毕竟现在吃席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以蒸得越久反而越受欢迎。

凉菜冷盘的上菜速度很快,老徐这边刚站在梯子上,查看了一下蒸笼里的菜,第一道冷盘已经出完了。

他站在木梯上,估摸着时间,又扇了扇蒸笼里的热气,赶紧用布包着菜碟,把蒸笼里面的菜也端了下来。

虽然现在才只上第一道菜,但是他这边要上下木梯,一盘一盘的把菜传下来,所以必须提前出菜。

随着凉菜端上桌,看热闹的人也纷纷回到了桌边,在一连串的鞭炮声中,新郎新娘也走到台前进行一个简单的结婚仪式。

渝州这边的传统就是结婚和吃席同时进行,只要中间主人家说话的时候,亲朋好友才会站起来,稍微客套一下。

其他时间,基本上都不会耽误亲朋好友吃饭,也算是一个很讨人缘的小细节。

毕竟在传统观念里面,无论是红白喜事,办酒席请客,本身就带有求人办事的说法。

以前条件不好,谁家里有个什么事,一般都比较困难,需要各方好友接济。

这个时候就专门办一场酒席,亲戚朋友就会送份子钱,人情钱,最后凑在一起帮助主人家办事。

正因如此,亲朋好友来吃席送的礼金,一般都是完全可以覆盖掉酒席的花销,并且还能有富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