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 质疑的官吏(1 /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姬延把荀子的《劝学》给写了出来。

姬延心中稍有愧疚感,但开办教学需师出有名,《劝学》一文非常适合吸引学子来上学。

荀子,对不住哦!

怪就怪荀子生的太晚。

现在是公元前307年,赵国的荀子也才十几岁岁,还在玩泥巴的年龄。

《劝学》就借来用一用吧!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太保捧着姬延刚写好的竹简,一边默读,一边忍不住拍大腿。

脸上的激动之色自始至终就没有消散过,爱不释手。

周天子写下的《劝学》用大量的比如来论证学习的重要性,道理浅白,含义深刻,发人深省,正是劝众人学习的最好文章。

“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教学虽有尽头,但进取的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

“谁能够写出如此警醒又振聋发聩的句子!”

“这是千古一文,千古一文啊!”

西周公目瞪口呆,他想不到周天子竟然能够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能够不假思索且流畅的写下这样的文章,大王,您的学识和笔力,让老臣心服口服!”

“有这《劝学》千古一文,不愁招收不到学子!”

几名教育官员得以看到姬延写的《劝学》一文,震惊之余,对周天子敬佩连连。

武者都希望看到武功高手,而文人,都想要看到绝世文章。

周天子写下的《劝学》便是属于绝世文章。

“大王,您的劝学一文,让微臣来操办!”

太保捧着竹简,如获至宝。

得到姬延同意后,太保用红布把竹简包裹,小心翼翼的放在匣子中,朝侍从命令道:“我家中有尚未雕琢的巨石一座,现请城中最好的石匠修整巨石为石碑后,将《劝学》一文刻于石碑上,然后矗立于广场之上,供世人观仰。”

安排妥当之后,太保再次开口:“此文一出,必有许多有志之士前来学习!”

这个时代,就是教学的老师太少,所以一些想要学习的学子,纷纷以周游列国的形式来学习。

如今《劝学》一文出现,当学子知道王城有这么厉害的作者时,求学的学子肯定会蜂拥而至。

“《劝学》只是一个开始,我大周学子,学的内容,不止六艺!”

“教授学子的知识,待我有空编写后下发给他们,现在没有时间,只能先学六艺之术!”

姬延此时没有精心和时间来编写教材,只能让第一批学生学习六艺之术。

六艺其实也并不差,其中的学习内容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在战国时代依旧算得上优秀的教育教材。但缺少一些科学知识,农业、外交军事等内容。

姬延打算有时间就着手编写教材,纳入新六艺范围中进行教学。

“将军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

突然,殿外传来男子的哀嚎声。

“出去看看发生什么了?”

一众大臣正在欣赏周天子写下的《劝学》一文,殿外的哀求声惊扰到了他们。

公子咎很快去而复返。

他的身后,跟着满脸怒气的虎贲将军孟鲁,他的大手,就像抓小鸡一般,左右各提着一名不敢挣扎,面容惊恐的文官。

孟鲁身后的四名虎贲卫士,也各押着一名文官小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