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朝堂争斗(1 / 2)

每月十五大朝会,

距离李逸三年孝期,仅剩半月,

江南动乱,已经早已传到朝堂,

经过最初的受灾,需要赈济,

发展到冲击州府形成暴民,

到现在的已有揭竿而起的造反势力,

朝堂这半年来,围绕着赈灾等事,互相推诿,

眼下已有叛乱,如果只是流民暴乱尚且不需理会,

影响不到官员的切身利益,

但眼下已成叛乱之势,再眼睁睁看下去,对于自己的利益影响甚大,

其中对江林党的冲击较大,毕竟江南一带,多数官员出身江林党,

各方势力不得不在朝堂之上探讨平叛赈灾,但实际上,谁也不愿吃亏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待一众官员到齐见礼之后,金阶之上,

皇帝座椅一旁太监开口高声开口道

朝臣们,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没有先开口的意思,

很多时候,谁提出问题,谁负责解决,

如果只提问题没有解决办法,那你提什么问题?

时年10岁的皇帝见无人奏禀,看了一眼身旁的太监,

身旁的太监领会,上前一步刚要扯开嗓子喊,

退朝的话还没说出口,就听有一人高声说道:“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此言一出,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其人,

太监见有人启奏,便又退回了原处,躬身不言,

只见那人不慌不忙的拿着荡板,走出人群,

躬身对小皇帝施了一礼道:“臣启奏陛下,江南遭灾,早些时日朝堂颁布命令,让地方自筹钱粮,赈济灾民,

如今灾民已成造反之势,攻击州府,杀戮官吏,如朝廷再不出补救措施,恐江南之地将千疮百孔啊”

此等大事,由吏部尚书禀报,只因刑事案件需要吏部受理,

在皇帝没有掌权的情况下,天子亲军如同摆设,

而吏部尚书出身门阀,话里焊枪带棒,以动乱为由,实则是指诋江林党,

而此时江林党也无法再装糊涂,只见太傅吏部尚书,

对着一人使了一下眼色,那人心领神走出人群,

施完礼开口言道:“启奏陛下,江南动乱,并非一朝一夕而发生之事,

近年来江南一带连年遭灾,经各地奏报,各州府粮仓已空,

朝廷让地方州府自筹,此举措并无问题,

只是灾民遍地,聚集整个江南之地的钱粮,也无法赈济灾民,

臣建议,需从北方调运钱粮,赈济江南”此人为户部尚书,出身江林党,

因江南商业发达,是朝堂收取赋税的重点区域,

所以户部尚书出身江南一带,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为江林党一派,

见陈愈给自己使眼色,为官多年,

与门阀士族交锋无数次,早已明白其用意,便出列禀奏

江南之事因近些年来,屡遭天灾,

但尚未伤及根本,此次洪灾,波及甚广,已是伤筋动骨,

各州府地主豪强,官绅故吏家中钱粮颇丰,朝廷虽然出了赈灾措施,

但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家财替官府赈济灾民,都只求自保,

但作为江林党的一份子,怎会让门阀士族把责任推在众人身上,

所以出言禀奏,明为建议,实则是让门阀士族出钱出粮。

刑部尚书,户部尚书二人发完言后,打开了两派的话匣子,

原本还只是暗里夹枪带棒,

随着时间演变则变成了互相攻击指责,吵闹成一团,

而作为江林党与门阀士族的代表人物,陈愈与尚书令黄瀚二人,

则老神在在,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闭目不言,

因二人一个不想担责,一个不想出钱出粮,局势越乱,最后都只是不了了之。

小皇帝看着众臣吵闹,像是已经习惯一样,也不开口,神色很是淡定,

只是目光瞥了一眼身旁的太监,太监看见皇帝的眼色后,上前高声喝道:“肃静,肃静”

只是众臣皆没有把宦官看在眼里,当作没听到一般继续吵闹,

小皇帝的脸上也是露出了无奈的神色。

见太监出言制止,众臣还在吵闹,

一声如同钟鼓般的声音乍然传入众人耳中:“尔等都是朝中重臣,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在陛下面前如此失仪,这是朝会,商议天下大事之地,不是集市”

说话之人是一位头发蓄白的老者,年纪虽大,但腰杆挺拔,声若洪钟,

脸上还带着些潮红,眉头紧皱的环视众人,众人与之对视之后,也都闭口不言,安静了下来

只因此人是江林党与门阀士族都不愿得罪的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