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改造袁家6(1 / 2)

现在晋朝,单名胜双名,似乎还关乎天道阴阳吉凶。所谓“道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万物的根本。中国人讲究好事成双姓是一个字,名也取一个字,合则成偶,代表了圆满。

随着袁家人口越来越多,同时释放奴隶,奴婢,山越族,还有一些没有没有姓名文字的人,可以随主家姓,自己想一个和在百家姓中选择一个,大家族为了降低重名率,单名,复名两开花,袁军让学员了解天下文字,同时造字开发字典。

单名与复名旗鼓相当、平分秋色,单名的继续清冷高贵,复名的则更具诗意内涵,这似乎又可以与宇宙阴阳的大道理暗合,天地万物,旨在平衡。

宗谱

宗谱又称家谱、房谱,它是把宗族姓氏本源和先祖功绩典故等各类信息记录下来以供后代拜阅和查看的谱牒。

撰修宗谱在古代是长期存在且极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因为古人认为子孙后代如果连自己的本源所归都忘记了,则很难肩负起宗族繁衍和光大的重任,宗族自然也很难持续发展和兴盛下去。因此,族内上下都非常重视宗谱,往往会举全族之力进行撰修,通常要五年进行一次刊印,三十年进行一次大修。

撰修完成后分别交由多个房支保管且不得由异姓人观看,甚至同姓不同宗之人亦不可以,以此保证宗谱的私密性、神圣性和严肃性。

那么宗谱作为一项宗族治理的重要工具,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呢?

这首先表现在追本溯源上,宗族一旦迭代繁衍,开枝散叶,往往会形成族大难收、同族难认的现象,客观上也造就了各自为营、宗族分散的局面,编制族谱实现了子孙明晰世系传承、族群团结以及资源汇总的功能。

其次,宗谱是宗族治理、奖惩和教育管理抓手,宗谱通常会规定非常严格的收入标准和等级原则。《袁氏宗谱》明确规定,宗谱的第一等收入者为品学兼优之人;第二等为学行次之,但有官爵者;三等为虽无学识无官爵,但有特长,值得学习之人;第四等为平庸无过错者(只能将名字列入宗谱);违反国法家规和律理纲常的族人则被严格排除在外,更无法得到宗族的各项资源支持。

宗族将宗谱作为一项评价体系,以此培养后辈的德性、使命和志向,鼓励他们敬祖尊圣、摒恶扬善、奋发拼搏,从而起到教化子孙、传承家风、提升宗族社会声望的作用。

宗训

古时人们认为一个宗族能够成为士族(贵族),往往不在于这个家族当时产生了多少位达官显贵,而在于这个宗族是否享有世代相传的优良德行和家风。因为达官显贵可能会由于某种机缘容易得到,但是为世人称扬的家风传统,没有数代族人的严奉遵行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历朝历代几乎每个宗族都会制定独具特色的族规和家训,先辈们将自己从历士农工商各个行业的感悟、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求学、修身、处事、持家、经商、为政之道,形成律文、约束和规范,供族人借鉴、学习、严格遵守。后来宗训则逐渐演变成了宗族的精神核心,成为宗族内部治理的“基本法”和族人行事的规范准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