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贫寒陶侃(1 / 2)

还记得那个陶侃吧?

他靠镇压流民武装起家,成为武昌太守,所做的工作仍然是镇压流民武装,他是豫州彭泽郡人氏。

陶侃,字士衡,豫州彭泽郡人,虽然家境贫赛,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但他仍然聪明上进、谨慎清正,为乡人所称赞。长大后,被推荐到县里,从小吏做起,历任督邮、县令、主簿,凭借着卓越的办事能力一路高升。

年轻时的陶侃虽然干的都是文职,却并不懦弱,在他当主簿时发生的一件事,充分说明了他的胆略。当时州里的从事奉命前来巡视,大肆索取贿赂,陶侃让大家不用害怕,只管照常办公,他来对付州里的从事。他亲自找到从事,说道:“如果我们郡里有违法行为,你只管指出、治罪,责任我来承担,但是如果你不遵守道德礼节,我自有办法对付你。”竟然将州里的从事吓跑了。

但是在贪腐成性的晋朝,陶侃必定要碰壁,因为为人所忌,他只得辞职回家乡重新做个小吏糊口。然而“八王之乱”带来的乱势给陶侃提供了舞台。太安二年,襄阳人张昌趁州兵外调的机会作乱,荆州刺史刘弘久闻陶侃的大名,于是委派他领军讨贼,结果陶侃一战就击破了贼军,平定了叛乱,被封为东乡侯,食邑千户,从此以知兵之名走上了晋朝的政治舞台。

永兴二年,扬州刺史陈敏作乱,刘弘再次让陶侃以江夏太守、应扬将军的身份前往拒敌。陈敏之弟陈恢正在攻打武昌,听闻陶侃前来,知道自己不是敌手,于是暗使离间计,收买内奸挑拨刘弘和陶侃的关系。陶侃闻知后,立即让儿子陶洪、侄儿陶臻以汇报军情为由,去向刘弘辩解,同时让他们留在荆州充当人质。

刘弘见状,解开了心中的疑虑,为了鼓励陶侃,加封他为都护,将前线诸军全部交给他指挥。陶侃针对陈恢自恃水军强大而自骄的情况,用运输船伪装成民船,装载士兵接近敌舰展开肉搏战,终于击败了敌人的水军。陈恢无奈,只得逃走。战后,陶侃将获得的赏赐和战利品全都分给部下,自己丝毫不取,极大的鼓舞了军中士气。

陶侃出身南方贫寒,八王之乱时,凭借着自身的才干,深得荆州刺史刘弘的重用,参与平定张昌起义、陈敏叛乱,后被长安司马邺封陶侃任职武昌太守,此时陶侃还未投靠琅琊王司马睿。

司马睿名士情节比司马炎重,手下的当权派却全是名士,对陈頵出身草根,司马睿对没有家族背景的陈頵实施打击,此时琅琊王司马睿集团由琅琊王氏王导和王敦主导,王敦可不是个大度之人,否则在琅琊王司马睿集团里就不会出现在“王与马共天下”局面,对于一个贫寒出身,又有才能,怎么有点异类感觉,王敦或许非欣赏陶侃的才华,后期王敦心怀异志,在发现无法将陶侃收为已用之后,便设计将他调离琅琊王司马睿集团中心。

如果当时的司马睿集团里,王敦,陶侃和祖逖其实都是当时很能打的人,如果司马睿像他的老前辈司马昭那样,把目光放得更大更远,利用这几个人,要统一全国不是没有可能。可惜,他到江东后,表现得很平庸,只跟那一大帮流亡的名士玩在一起,做着偏安一隅的打算,根本没有背上中原的思想,使司马氏在北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弱,最后把这种军阀式的政府做到了灭亡的那一天。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祖约走后不久,看到侍从传来陶侃的儿子陶琦求见。

“晧日,少年意气强不羁,虎胁插翼白日飞,汝大才矣,服”陶琦说道

“琦兄,天生才情,出类拔萃,吾不及矣”接着道:“家父与令尊时常书信往来,陶公的事迹令人叹服,佩服“

“晧日,今日前来,不知袁家如何看待天下局势?”陶琦直接问道

袁军喝了口茶水说道:“琦兄可去过建康,见过琅琊王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