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病如山倒天意难违 皇帝苦心倾心教子60(1 / 2)

李世民此时虽然历尽坎坷的接连解决了杨豫之永嘉公主不伦恋事件,高阳公主辩机和尚艳情谣言事件,偈语“女主武王”李君羡事件,但这些事件的根源都是源于白日星现造成的民心不稳,现在李世民是借着房玄龄的去世解释了白日星现的来由,他可以用这样的借口安慰百姓,却不可能劝服自己,因为他自己知道那只是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借口,在李治上位之前这都会是一直横在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不然这件事永远都会存在变数。

可是考虑到自己身体的状况,李世民已经不想再像以前一样慢慢地处理,因为留给他的时间也许并不够充分,所以这样的紧迫感让他制订了攘内必先安外的策略,高句丽就是症结所在,李世民相信只要安定了高句丽,这就相当于秦始皇的六王毕四海一,民心一统,他就有足够的时间来解决世家的问题,甚至就算这样的局面留给李治,他也可以完成治世的目的,所以李世民早早地计划好了对高句丽最终一战。

虽然中间因为白日星现平添了一些意外,但这并不足以改变李世民走既定路线的安排,这也是房玄龄去世的时候李世民对他说过的话,除非有不可为的因素,皇帝才不会一意孤行,如果没有这样的因素,李世民还是会按计划行事。

或许真的有句话叫天数,天意,天命不可违,又或许是李世民这时候真的急了,以至急火攻心,李世民可以解决掉很多外在的难题,却不可控内在的难题,那就是他的身体因素,他低估了疾病的来袭的严重程度,群臣都可以看到皇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枯槁了下去,这时所有人又想起了那个天变异象,都开始怀疑,或许天象真的是在指当今天子?百姓见不到皇帝,可以被皇帝以房玄龄的去世糊弄过去,可是平时经常上朝的群臣是能够亲眼看到皇帝的变化的,这样又怎么会被简单的糊弄过去呢?只是没有了百姓相信这件事,有些人想要趁机兴风作浪也就没有了根基,真相不能大白于天下那就不是真相,被百姓接受的真相即使不是真相也会是真相,这就是皇帝的驭民之道,有想要用这件事针对皇帝威严的世家最终也无计可施。

只是李世民就发现自己不但低估了病魔的威力,更是高估了自己的身体,他以为他可以强撑着病体上朝,拖着病体可以完成东征高句丽的事,可是现实是皇帝很快连最起码的朝仪都难以主持了,为此还用各种借口取消了既定的朝仪,又引起了朝臣各种各样的猜测。

但最终李世民还是不得已听从了御医的建议,现在只有养病一条路可走,皇帝的病拖不起了,于是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四月,李世民决定组织一次春猎,驾幸避暑行宫玉华宫,充容徐慧伴驾,太子李治代理国事。

皇帝的这次出行,在留给太子李治的诏书中说是春猎,实则是为了养病,但是诏书中却只是用了不豫二字,轻描淡写的淡化了这件事,毕竟李世民还想着病体稍愈之后东征高句丽的事。

李世民到玉华宫养病其实也是实属无奈,因为宫中无秘密,但李世民自己的身体却是最大的需要隐藏的秘密,皇帝体弱必生事端,太医院甚至发生了皇帝服用药品残渣丢失的事件,这就表明有人在私下调查皇帝的病症,现在他不想自己生病的具体情况被朝臣掌握,所以只能远走玉华宫,让李治来代理国事,皇帝的才人武如意作为太子的侍书得以留在宫中协助李治处理政务。

对于李世民生病的内情,现在除了长孙无忌等少数几人只有在玉华宫随侍的人员知道,其中就有伴驾的徐慧,徐慧是真真正正的一直在看着皇帝变得虚弱,但是即使在玉华宫养病,李世民还是在筹谋着对高句丽决战的细节,明明是出来养病却还是为国事忧愁,徐慧出于心疼的就写了一篇谏言,希望皇帝把心思用在养病上,这就是著名的《谏太宗息兵罢役疏》,疏中着重论述了大唐多年征战和大兴土木的危害,皇帝阅览之后对徐慧的文采大加赞赏,虽然没有改变既定的对高句丽一战的政策,但是却罢停了几处行宫的修建,减轻了百姓的劳役,这时候的徐慧虽然有着长孙皇后的影子,但她毕竟不是真的长孙皇后,她只是长孙皇后在皇帝心中的替代品,并且这时候的皇帝也不是当年的皇帝,攻灭高句丽是他的人生目标,就算是长孙皇后重生也不可能改变李世民的想法,但徐慧的上疏依然让李世民很欣慰,不但嘉奖了徐慧,还把徐慧的上疏宣扬了出去,一来证明皇帝依然是哪个善于纳谏的自己,二来证明自己在玉华宫还是过得好好的,自己的养病养的很好,让那些有异心的人虚虚实实的摸不准皇帝现在的状况。

在李世民还在跟自己的朝臣玩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时候,有人却先一步扛不住了,这天李世民还在养病,代理朝政的李治送来了书信,卫国公李靖病危了,询问自己的父皇这件事该如何处理。

思前想后,李世民还是决定自己要亲临李靖的府上,早前魏征病重自己过去了,房玄龄病重自己过去了,如果李靖病重自己不过去一来对不起这位老友多年来的忠心,寒了许多人的心;二来说不准会被人以为自己的身体没有出行的能力,所以哪怕现在皇帝自己也已经病重,也有李治和长孙无忌等人的劝阻,但还是决定亲自去看望病危的卫国公。

李世民到了李靖的病榻前,看着床上病危的李靖涕泪俱下,这时候的李靖已经口不能言,虽然之前已经接连送走过魏征、房玄龄两人,可是这时候的李世民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更能感同身受,想当年自己和李靖以及更多的人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是现在都已经垂垂老矣,英雄暮年,这些人都是陪伴了自己数十载岁月的同伴啊,都是帮着自己一刀一剑拼下这大唐天下的功勋卓著之人,虽然常言道君臣有别,但皇帝也是人,自然也会有人之常情,现在自己的伙伴眼看着一个接一个的离世,谁知道皇帝自己还能熬到什么时候呢?再说了这些人可以说走就走没有负担,可是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呢?对于这个国家李世民还有自己的执念啊。

李世民拖着自己病重的身体送走了李靖,下诏册赠李靖为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号为“景武”。

只是李靖的去世仿佛也带走了李世民的精气神,虽然强撑着身体下诏书处理了李靖的丧事,在这之后又大张声势的移驾到了终南山上的避暑别宫翠微宫,看似大张声势,实则皇帝自觉自己大限将近了,已经想要做好安排后事的准备,几封密信马上送到了长安城的李治、长孙无忌等人手中。

李世民的病房内是徐慧在亲自照料,床边跪着的是拉着父亲的手哭泣的太子李治,李治不愿意相信去年父皇还雄心勃勃的筹谋三十万大军对高句丽最终一战,现在怎么就一病不起了呢?

李世民感受着儿子手心传来的温度,很暖,跟自己凉凉的手完全不一样,自己的手现在总是暖和不起来,哪怕现在已经是夏天,不只是手,现在自己的脚,腿只怕都是凉的,旁边的内侍监看到皇帝有想说话的意思赶紧背后的靠垫又垫高了一些,伴随着的是李世民一阵阵的咳嗽声和激烈的喘息声,李治赶紧站起身来帮忙说道:“父皇,还是让御医进来给您看看吧。”

李世民笑着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现在朕就是已经感知到了天命了,金石药剂对我已经无用了,所以才会叫你过来,想要把这身后事妥善安排,以免那些身怀异心之辈起了祸乱。”说实话,李世民心中还是很欣慰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顺利的把自己的江山传续下去,不会像当年的自己一样,现在看着李治在自己膝下承欢尽孝,这不就是自己所求吗?虽然中间因为李承乾和李泰的二子相争发生了一些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但好歹自己和长孙皇后还有李治这个儿子,仁孝纯良,也算是没有彻底辜负了长孙皇后的心。

李治看着卧榻上还在为自己这个儿子着想的父亲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一个劲儿的哭,他其实也明白父皇说的是实话,从今年生病开始李世民就在养病了,先是玉华宫,现在又来了翠微宫,御医是翻遍了药经,可最终还是眼看着病情一天天的加重,或许这真的是皇帝的知天命,现在李治也想到了去年的白日星现,他现在也在怀疑这件事是不是就是在象征自己的父皇,真正的星陨是自己的父皇,房玄龄只是为了稳定民心的借口,李治赶紧询问父皇有什么需要教诲自己的。

李世民虽然病重,但还是有自己的执念,遗憾道:“朕一直说想要留给你一份清平的基业,高句丽是骨髓之患,吐蕃是肌肤之疾,所以朕一直想要解决掉他们,现在看来是没有机会了,这是朕最大的遗憾。”

李治哭着道:“儿臣知道父皇的心意,儿臣会谨记于心的。”

李世民道:“朕知道稚奴你性和善,但是朕还是对高句丽和吐蕃有几句话要说,高句丽是我大唐骨髓之患是因为前隋三次东征高句丽最终导致兵败国灭,这就是打断了这片土地上百姓的脊梁,我大唐唐承隋制,东征即是宿命也是摆脱亡隋躯壳禁锢的方法,不然大唐只会是前隋废虚上建立的国家,状若浮云,百姓民心就会漂无归处,没有民心做根基的国家就像无根之木,覆灭就在顷刻之间,东晋以后二百多年南北的一团乱局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而民心就是抵御世家左右朝堂的根本,这就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所以朕才会执着于东征高句丽,只是朕终究是没有完成这件功业,我儿稚奴上位朕还是想要嘱托你尽力完成此事,这样外克劲敌收复民心才能内控世家,不然只怕我儿将空有皇位而没有皇权,所以东征高句丽是必为之,稚奴当谨记。”

李治赶紧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必定力克高句丽。”

李世民点头道:“朕知道稚奴在领军这件事上并无天分,有决心力克高句丽已经是难得,所以朕有一个人要交给你。”

李治道:“父皇请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