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灾情民变十万火急 徐慧化身承接皇恩29(1 / 2)

只是如意还是低估了世家计划的推进速度,就在狄仁杰刚刚离去的片刻,县臣就推门跑了进来,之前逐渐沉寂的谣言现在又开始传播了,并且有了愈演愈烈的势头,如意猜测这是王氏看到“太子”去借粮,预料到这里没有粮食了,所以煽动开始了,民变就在眼下了!火焰要烧到眉毛了,只是狄仁杰的求援还来得及吗?

事实是来不及的,就算狄仁杰快马加鞭把书信送到了太子手中也无济于事,因为太子看完书信后直接跌坐在座位上,李绩看到了书信也是不敢妄做决断,太子对于这件事多半是害怕,加上不知深浅,但李绩老谋深算,他不但能够看到这件事情里面的凶险,甚至能够猜到这件事情的发展决定不止于此,世家肯定还有更多的后手,所以也就不敢有什么建议。

李佑这时候更加慌乱无措,一心就是想跑回长安城,自己只是想跟着太子捡一些功劳,哪成想会有这样的危险,之前可以借口跟着太子留在并州,现在呢?万一民变蔓延到了并州,这多危险啊,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乖乖的待在宫里呢,李佑这会儿真是后悔了,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明明是白捡功劳的事儿,谁会料到有这样的变故,所以李佑也不能给太子什么建议,回长安城的建议倒是有了。

太子没有了李绩和李佑的建议更是手足无措,慌乱之下太子也就不管不顾了,狄仁杰不是想要办法吗?那正好,自己也想要办法,所以太子也就不留狄仁杰了,直接让他跑到长安城去要办法,这...把狄仁杰搞了个目瞪口呆,自己快马加鞭、十万火急的跑到并州不说,现在还得再跑到长安城?但也没办法了,自己在这里多浪费一刻钟,如意和晋王就多一分危险,所以只能不顾劳累换了一匹马奔向长安。

其实送信到长安这件事不是非要狄仁杰去不可,只是这时候太子鸵鸟的心态,他不敢接触这件事,甚至从头到尾太子都在有意避开,书信自己没写过一封,都是直接转交李治的书信,现在就连送信这件事都是李治安排过来的狄仁杰,太子就是不想沾染民变的任何东西,因为他希望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跟自己没关系,引发民变的地方自己没有过去,一直是李治在督导,所以责任都是晋王李治的。到这时候太子都还以为民变是因为李治的治理不善引发的,不知道这是世家的阴谋,是必定会发生的,所以太子想极力撇清责任,而李绩也是看到了太子这样一系列的所作所为不敢再说话,就怕成了太子的替罪羔羊。

另一边,在狄仁杰飞速狂奔的时候,皇帝带着魏征和长孙无忌还在研究李治的上一封书信,因为按照常理,李治求援的书信不该这么频繁,特别是上一次魏征专门给安排了一定的救济粮,这才没几天就吃完了?除非吃饭的人很多,但是怎么算是多呢?灾民为了吃到救济粮,聚集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人数肯定会增加,但是聚集了多少人并没有实际的控制,所以“太子”这里到底是聚集了多少人?吃的才会这么快?现在皇帝思考的是这件事会不会就是世家的阴谋,这就是皇帝着眼于全局的眼界,才会有一定的想法怀疑这其中有世家的参与,但是现在并不能随意的作出决定,因为这相当于战略的判断,一旦判断失误就会满盘皆输也说不定,所以皇帝还是拿不定主意。

魏征和长孙无忌不敢认定这里“太子”那里就是世家破局的点,所以也是无可奈何,现在几个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这就像一条快要决堤的河,你着眼于整个河段,处处都像是要快决堤的样子,只能等待哪里真的决堤了再去救援,想到这里又是一阵沉默。

只是他们的等待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内侍监疾步跑了进来,在皇帝身边耳语一番,皇帝大手一挥,带他进来,朕现在就想知道这件事的谜底。

内侍监赶紧下去把面色苍白,腿都还站不稳的狄仁杰领了进来,皇帝一看狄仁杰的罗圈腿就知道他是骑了很久的马过来的,但是这时候皇帝没有这个闲心关心这些问题了,狄仁杰也是坚毅,虽然自己快要坚持不住了,但还是赶紧掏出了怀里的书信,内侍监赶紧把书信递到了皇帝手里,狄仁杰直接就不顾礼仪的坐在了地上,这还是稍稍顾及了皇帝的威仪,否则直接就想躺下了。

皇帝则是赶紧看起了书信,现场一阵安静,只能看见皇帝攥的越来越紧的手指,魏征和长孙无忌看到,知道这里面肯定是不好的消息了,片刻后就听见皇帝寒声道:“好,好,好,朕还是小看了这些世家的胆量,他们不但敢煽动民变了,并且还要拿朕的太子开刀了,好啊,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攻击朕的命脉,这的确是他们的手法,朕之前还小看他们呢,现在看来,能够传承几百年,上千年,世家还真不是酒囊饭袋。”

长孙无忌和魏征也是赶紧拿过书信看了起来,现在他们也知道了,也敢于确定了,“太子”哪里的确就是世家想要破局的点,魏征又赶紧在一堆书信中找出了之前李治送过来的书信,每一次书信中李治都会强调灾民的人数还在超出预料的增加,只是之前不管是皇帝还是魏征,一直着眼于全局,很难清晰的看到这一个点,现在来看,就脉络清晰许多了。

也能明白世家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局了,只是知道了是一回事,那这个局又该怎么解呢?继续送粮食吗?只怕时间会来不及啊,从现在的情形来看,粮食还在路上恐怕民变就已经发生了,直接派兵吗?这倒是办法,长孙无忌刚刚提出这个办法就被皇帝给否了,皇帝道:“现在你还看不出来吗?世家就是想要我们派兵镇压,去救太子,这样其他地方势必会出现漏洞,这就是他们的机会了,哼哼,围点打援,围魏救赵都用上了,你信不信一旦朕的将士稍一调动,这民变就会遍地开花,到时候朕这天下就会遍地烽火,这才是世家的计中计,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啊,就看朕怎么选择了。”

的确,这就是世家的最终目的,就看皇帝要不要这个太子了,这真是两难的决定啊,太子是皇位的继承人,更是皇帝和长孙皇后的爱子,所有人都不会认为皇帝不会不救太子的,世家也是这么想的,这也是他们敢于对太子开刀的底气,有太子在手里,他们不认为皇帝不屈服。

只是所有人都看错了这个皇帝,只是皇帝恶狠狠地道:“他们想以点带面,牵动全局,朕偏偏不随他们的意,这是一场战争,战争的胜负不是一个点能够决定的,他们想让朕调动全军,可朕偏偏不动如山,太子那里朕就送给他们。”

这时长孙无忌就急了,那可是事关太子的安危啊,作为太子的舅舅,他不得不急,只是皇帝作为太子的父皇怎么就不急呢?

皇帝看他的样子也知道他想说什么,继续道:“你不用急,朕不可能放着太子不管,而是只有这样太子才会安全,朕全军不动虽然看起来是放弃了太子的所在,但却是稳定了全局,这样其他地方就不可能闹起来,其他世家也就没有机会兴风作浪、浑水摸鱼,只有那一个地方成不了什么气候,再者,那些世家也并非铁板一块,他们见事不可为就不会强行发难,那时只剩下了王氏等几个世家,你觉得到那时王氏敢于跟朕鱼死网破吗?他们只会当这件事不存在,甚至还会保证太子的安危,见势不妙,能屈能伸也是世家延续的根本。”

魏征和长孙无忌这时也明白了皇帝说的话的意思,这不是他们能够想到的,因为有一些东西是你必须坐在那个地方才会认识到的,山顶的风景只有自己站在山顶才会看到,从别人的嘴里是不可能实际领会的,但不得不承认,皇帝说的很有道理。

这时魏征也可以放下心来重新审视“太子”的书信,之前因为太过注重书信的内容,忘记了考较太子对于这些事的收获,魏征作为太子的老师,现在开始回归本职工作了,只是魏征越看越奇怪,因为书信的字体并不是太子的,接着魏征又翻看了之前的几封书信,都不是!所有的书信字体都不是太子的!这是怎么回事?

不是太子还会是谁呢?太子为什么没有自己写信,这些重要的东西不该是太子亲自写信告诉自己吗?难道这件事是太子假手于人?

带着这些疑问皇帝不动声色的开始询问坐在地上的狄仁杰:“这些书信都是太子让你交给朕的吗?”

狄仁杰赶紧坐直了道:“是的,皇上,书信是太子殿下让小的交给皇上的。”

皇上继续问道:“那太子写信的时候可有什么话让你转告朕?”

这时狄仁杰愣住了,太子写信?转告?没有啊,所以皇上以为书信是太子写得?这就是被误会了,狄仁杰赶紧道:“启禀皇上,不是这样的,书信不是太子殿下写得,而是晋王李治殿下写的,只是在太子殿下看过之后再送到了宫里。”

这不合理啊,于是皇帝继续问道:“可是太子有什么意外所以安排晋王写信吗?

狄仁杰道:“皇上,太子殿下并没有事情发生,只是因为晋王殿下在地方督理灾情,较为了解灾情,所以是晋王殿下写信。”

皇帝继续不动声色的问道:“哦,这样啊,太子和晋王不在一起吗?”

狄仁杰回复到:“是的皇上,太子殿下在到了并州之后就留在了那里主持大局,之后都是晋王殿下代替太子巡视各地灾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