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七十二章 兰韵72(1 / 2)

注:文中《还魂记》即汤显祖《牡丹亭》,为方便阅读,附上取自百度百科的大意概括: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谭婆婆的剧社名叫做兰韵,没什么特别的含义,是从谭婆婆和陶大姐的名字中各取了一个字,组合而成的,大伙见这名字好听,又能讲得通,便直接定下来了。

兰韵剧社如今有二十一人,其中十来人都是乐师,其余伶人不分生旦净末等行当,只要形象与角色合适,便可以上场。多数时候只是博邻里一乐,没什么刻板严厉的规矩,行头也是各家自己缝制的,没什么规制。

整个剧社里,只有谭婆婆会唱也会舞,台上的走位和唱腔,台下的排练,几乎都由她一手撑起来。如今她年岁大了,跳不动了,多是教教新入社的年轻人,让他们上台了。

至于故事呢,是由剧社成员——主要是陶大姐贡献的,是将各处收集的戏文、话本,或是听了一耳朵的民间传闻改编而成的。陶大姐的夫君王大哥是个走街串巷的货郎,常常去其他州府进些小玩意回来叫卖,偶尔也会带回来几页话本。

今次的剧目,叫做《还魂记》,听说是由一位汤姓大师所作,原本共有五十多出。王大哥收集到的本就不全,回来路上又不慎污损了几页,故事的始端已经无从得知了,只能从中间看起。

残本从柳生得了副观音画像讲起,其后讲这画中的丽娘与他相会,之后死而复生,又陪他赶考。柳生高中状元,丽娘之父升任丞相,连微时的仆人都未失散,虽有波折,最终仍是团圆结局。

剧社的大伙都喜欢这个故事,才子佳人、起死回生、一家团聚,按陶大姐改编的台本一出一出演一遍,便仿佛能将丽娘与柳生的人生活过一遍。

方盈昭拿到抄本时,略略翻了几页,心中便有数了。这《还魂记》在京城很是流行过一阵子,春盎也买过,厚厚一摞,与罗浮凑在一处看了好几日,似乎还为剧中人掉过眼泪。

方盈昭今次上台,演的是杜小姐复生后,随柳生离开了她被埋葬的梅花庵,与照顾他们的石道姑一同乘船远去的一段。这段情节简单,又因为本来的男伶受伤缺席,临时删去了少许唱词,方盈昭现在只需记住走位与念白即可。

“小郎君啊,你在此处安心读台本,就读这几页,”谭婆婆指着手里的话本道,“你看,上场时的走法和位置都标在一边了,你先把词背熟,一会儿我再来教你身段……”

话未说完,谭婆婆就又被叫走了。

方盈昭捧着话本,一会儿看看忙碌的剧社成员,一会儿又抬头看看身边的柏舟,想到晚上要上台,竟忽然有些打怵,刚张了张嘴,一边路过的少女冲他嫣然一笑:“小柳生,别寻思了,快读本子,晚上可就要上台了。”

话音未落,又匆匆去忙自己的事了。

被这少女一念叨,方盈昭把话本往柏舟手里一塞:“我不干了,你心软你自己演。”说着起身就要走。

柏舟忙拉住他按回座位,把话本塞回去:“人家看上的又不是我,我想演也演不了……”他用手指轻抚了一下方盈昭闷闷不乐的小脸,低头冲他笑道:“公子,做事可要有始有终,你现在走了,让这剧社怎么收场?”

方盈昭翻了个白眼:“我可没答应,你们硬拉我过来的。”

柏舟撺掇他凑这个热闹,有两个原因。

其一,他们虽是悄悄出发,但此时行踪必然已经被有心人探得。他们需在此处停留数日等待信使,然而丹良城小,又无新奇风光,无故停留不免令人生疑。让殿下被抓个壮丁,晚上在台上露一露脸,再说他们这趟是出来办正事的,都很难让人相信。

其二,这话本从前他也翻过一遍,略有印象,他实在想看看殿下扮作“俊白庞儿,典雅行藏”的柳生,在台上是何等模样。

当然,这第二个原因,他只能悄悄藏在心里,要是殿下知道了,恐怕扭头就走,拉都拉不住。

“小柳生,你现在可不能走,”刚才的少女捧着件衣裳回来了,“喏,你的戏服。”

柏舟伸手接过。

这是件天水碧的棉布罩衫,大小倒是合适。

少女看上去和严念差不多年纪,对二人大方介绍道:“我叫锦芝,今晚扮演丽娘——幸亏你们来了,不然这场可要垮了。”

柏舟说了自己的名字,又为她介绍方盈昭——他照例化名江陵。

方盈昭抬眼看她:“你们演过这么多场,就没备个能替换的人选?”

锦芝耸耸肩,“本来是有的,就是俊轩大哥的弟弟,可他这一落水,他弟弟要在家中照顾他,心神恍惚,也来不了了。他两人无父无母,都当对方是命根子呢。”

听她这意思,俊轩就是今日缺席的男伶。

方盈昭无奈,只得将谭婆婆给他的抄本举到眼前,默记起来。

锦芝欣慰地点点头,又随口叹道:“只可惜王大哥带回来的话本不全,真想知道前面几十目讲了什么。”

方盈昭眨了眨眼,从话本后面歪头看她,“我知道,你想听吗?”

两刻钟之后,谭婆婆终于忙完自己的事情回来时,就看见剧社里的一众伶人围作一圈,中间是她刚领来的小郎君,正给他们讲着杜小姐还魂之前的故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