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挽狂澜46(2 / 2)

“认识就比不认识强。白纾,我们现在需要姚晋的兵力帮我们成事。”

“你需要他做什么?”

“等我见完这个人后再论。”

“你这么晚出宫要去见谁?”

“李纲。”

此时的皇城已经慌乱一片,怒喊声,嘶叫声,声声交织在一起。

白纾和甄渊撑着一把伞,从容的离开皇城,两人周身似乎有一层结界,把混乱和恐惧隔开。

任谁也没有想到,大厦将倾的宋朝会被两个女子挽回。

她们不是诸葛孔明,不是关公,她们只是她们自己。

爱情的力量是神奇的,自从见到白纾以后,甄渊便没有严重的咳嗽过,只是偶尔轻微咳嗽一声。

两个人来到李纲宅门外已经是丑时。

风雪之中,白纾扣响李府的大门。

历史也在这一刻随之改写。

院门扣响许久,里面才传来老大爷沙哑的回应,“谁啊,这么晚了。”

甄渊清了清嗓子道,“请禀李大人,青宁郡主有事找李大人商议,请李大人一定相见。”

不过一会儿,门开了。

一个披着粗灰色棉衣的男人打开了门,他一手提灯,暗弱的灯光下可见他瘦长挺得笔直的身躯和横眉鹰目。

提灯之下,甄渊虚弱的气色被隐匿,坚毅的目光让初见她的李纲为之一触。

李纲开口道,“不知郡主殿下深夜来访有关何事?”

甄渊道,“李大人,冒昧深夜前来有失礼数,但家国存亡之际,亦顾不得太多,还望李大人请我进去详叙。”

“郡主随我来吧。”李纲带甄渊到他的书房,差人去把熄灭的炭火点起。

这一切整备完毕后,李纲道,“郡主现在可以说了。”

甄渊道,“李大人,金兵已经渡过黄河,一日后便可以抵达汴京。先皇已经逃离汴京,现下汴京一片混乱。我虽然身为女子,但不忍宋之颠覆,万民遭殃,所以深夜前来与李大人共谋抗金之计。”

“郡主殿下若是有锦衣妙计可直接献与官家,为何为要来找我?”

甄渊笑道,“我的锦衣妙计就是软禁官家,一切政令皆由我出,由你执行。”

李纲听到这里大惊失色,由坐着站起来,“郡主,你,你知道你刚才说什么吗?”

“我知道,但是我别无他法。”甄渊跟着李纲站起来道,“李大人,现在只是完颜宗望领兵围城,完颜宗翰尚在太原,我们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将金兵一网打尽。宋金一起攻辽已经尽显宋军之软弱,这才给金人南下的勇气和自信。这场仗,我们不能和,只有战,至死方休。让他们看到我们宋人的骨气,只有我们彻底击败他们,才能保大宋日后的安宁。可是官家什么性格我想你比我更清楚,他优柔寡断,摇摆不定,日后若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一个指令偏颇,便会断送宋朝江山。”

李纲听罢沉默不语,他两条横眉紧紧的蹙在一起。

甄渊继续道,“我想李大人应该想到了我刚才所说,只是怕在‘软禁官家’四个字上。这一点你不必忧心,若是我们赢了,你是抗金名将,永垂青史。若是我们失败,官家责怪下来,全是我赵青宁一人的主意,与你无关。我想要你做的,就是在我软禁官家后,与外臣周旋,在没有击退金人之前,不要让他们知道官家被我软禁。”

李纲思虑许久道,“郡主殿下,你为何要来找我?”

甄渊真诚又无奈道,“李大人,除了你之外,我在这汴京找不到一个和我坚决抵抗金兵之人。”

李纲微微摇头,“虽然郡主所言不假,但我还是不能答应你,软禁官家可是大逆不道之罪,郡主还是请回吧。”

“李大人。”甄渊直直的跪了下去,她眼中噙满了泪水,质问道,“你宁可不违背君臣之道,也要眼睁睁看着大宋的百姓沦落金人铁蹄之下吗?看到大宋尸骨遍野,血满道途吗?你现在的不违背君臣之道,以后便会亲眼目睹二圣被金人所俘北上,宗妇帝姬尽被金辱!那时,我们大宋帝王的尊严早已被金人踏破,还有什么君臣之道!”

甄渊说到这里,头重重的磕了下去,“恳请李大人助我!”

李纲连忙跪地,想要去扶甄渊,但又顾及礼数,焦急道,“郡主,你是君,我是臣,你这么跪,当真是折煞我了。”

甄渊哭笑道,“李大人,若是不能击退金人,不仅是我一个郡主跪你,而是二圣如奴隶一样跪拜金人,帝姬宗妇在军营都不如鸡儿巷的娼妓活的有体面。国破,还哪有什么礼数!求你帮我,不仅仅是帮我,是帮帮大宋千千万万的子民。”

李纲眉头紧拧,思虑片刻,下定决心道,“好,我答应你,你快起来吧!”

甄渊收住眼泪问,“真的?”

“郡主一个女子都如此深明大义,我又怎么能迂腐在这君臣之道。不过郡主刚才所言软禁官家并不是上策。现在金兵兵临城下,官家是汴京城的定心丸,若是你把他软禁起来,只会让民心惶恐,不利于应敌。”

甄渊扶着旁边的椅子站起来,“李大人说的是,可是若是任由官家被朝中这些大臣左右,我们是打不赢这场仗的,就算不软禁他,也要让他听令于我们,看来只有胁迫了。”

李纲面色凝重道,“郡主,你这么做可是谋逆之罪。”

“若是以我一人之罪,能挽大厦于将倾,能救万民于金兵血刃之下,值得。”

李纲从虚弱得如纸扎一般的甄渊身上感受到坚韧的决心和磅礴的气势,他有些遗憾想,若是先帝能有这半分的魄力,也不至于将大宋沦落至此。

在今晚之前,他根本不知大宋还有一位叫青宁的郡主,但在今晚之后,赵青宁和他的名字将永垂青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