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心偏人远(上)19(1 / 2)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东阳有户人家,丈夫遭了土匪不知所踪,家里留下孤儿寡母三人。

女主名叫宁春花,年龄二十有六,大儿子名唤高崇山,年龄十岁,小儿子高崇宝,年龄只有五岁。

宁春花十五岁嫁给高成牛,十六岁生下长子,因为年龄小,又是第一次生孩子,难产差点丢了性命,产后保养了五年才缓过来,之后才又有了小儿子高崇宝。

宁春花认为这大儿子和她命里犯克,出生就差点要了她的命,于是,就对长子非常的厌恶。

生下来就没喂过奶不说,那时因为生孩子难产,身体虚脱,这大儿子她连抱都没抱一下。

孩子直接扔给了高家老太太,也就是孩子的奶奶,高老太东家蹭奶,西家借奶,等孩子三个多月了,就用小米粥喂养,老太太这一养就是四年多。

高成牛是高老太三儿子,在家里不上不下,平时存在感就不怎么高,好在高老太持家不偏不倚,到也没有遭受什么虐待。

当初,高老太看不好宁春花,拗不过高成牛执意要娶,高老太太就同意了,高成牛一结婚就被分了家,左右,高老太不指望这三儿子养老,也就不在意这三儿子两口子作妖,孩子就给养着。

可这高老太年龄实在大了,眼睛又生了白内障,视力不太好,就不再单住,要搬入老大家养老。

这时村里也传出了流言蜚语,说高成牛两口子不是东西,不仅不孝顺父母,虐待孩子,只生不管养。

这事一出,弄的高成牛两口子在村里抬不起头来,这宁春花只能咬牙切齿让高成牛把人给接回来。

高老太知道自己养大的孙子就要回去了,就给高崇山做了一身新棉衣棉裤,又做了一顿肉,才让高成牛把人带走。

“娘你放心就是了,小山也是俺儿子,俺会好好疼他待他。”高成牛当着老太太的面,给老太太保证道。

“哼,你这么一说老太太我还真不放心了,就你们两口子,这几年你们看过几次孩子,宁春花来过吗?”一听儿子保证,老太太想想这糟心的儿子,就气不打一处来。

孩子抱着棉衣,跟着高成牛走了,老太太感觉心里空落落,老太太摸索着走到门口,看着一步三回头的孙子,心里不是个滋味。

高成牛回到家,把自己大儿子安排住进南屋,紧挨着牛棚的一间小房子,放柴火用,宁春花让高成牛打扫了下,用木板搭了张床,就算儿子的房间了,儿子回来了,宁春花连堂屋门都没出。

“这小畜生,回来也不知道先来看我这个娘。”宁春花揣着六个多月的大肚子,气的直咬牙。

“孩子还小,他懂啥。”高成牛不以为意,回了宁春花一句道。

“三岁看老,这么小就不孝顺,长大还能指望上,以后我们还要靠老二才是。”宁春花抚摸着肚子,因为是夏天,肚子就显得格外大。

“是是是,你说的都对,靠老二。”高成牛腻歪过来,也摸了摸宁春花的大肚子。

“他踢我,你儿子踢我。”肚子上鼓起一个小包,宁春花高兴的大喊道。

“也踢了我一下,这小子真有劲,以后肯定有出息。”高成牛摸着大肚皮道。

“晚上我想吃炖鸡蛋。”宁春花撒娇道。

这高成牛家负担小,吃的就好些,也正是因为这样,十六岁的宁春花才一心嫁给20的高成牛,甚至不惜未婚先孕。

晚上,高成牛给宁春花做俩炖鸡蛋,自己吃了几个窝头就洗洗睡了,直到躺下,都没想起自己大儿子还在小破屋里没吃饭。

四岁的孩子,年龄小,又认生,虽然知道这是自己家,是自己爹娘,可还是吓的不敢出声。

“奶奶,你不要山山了吗?奶奶我饿。奶奶,奶奶,奶奶,”这孩子哭累了就小声喊奶奶,嗓子都喊哑了。

第二天一早,高成牛听着南屋有动静,才想起自己的大儿子回来了,好像昨晚没给大儿子吃饭。

就这样,高崇山就回到自己家,开始了新生活,只是,这新生活有点不太好,第一天就被忘记了,给饿了一晚上。

农村,早饭基本上都是玉米稀粥,煎饼,或者窝头。

四岁的高崇山也跟着高成牛吃,只有宁春花时不时改善下生活,吃个炖鸡蛋,馋的高崇山直咽口水,到这个家后,就再也没吃上过鸡蛋。

白天四岁的高崇山要跟着下田干活,晚上就躲在小南屋里,一个人抹着泪想高老太。

时间如水,眼看冬天就要来临,宁春花见高崇山新棉衣棉裤,就直接给抢了过来,给做成了小包被,还给未出生的儿子身新棉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