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初次布局40(1 / 2)

与顾小刚分开后,林清哪里都没有去,直接回家了。因为,今天的谈话,对于他来说,需要好好消化一下。

在林清看来,进入IVD行业,在商业环节上已经形成了利益链条,这好理解。而商业与终端客户之间,也形成了利益绑定的格局,这也相对好理解。

但是由学术小团体主导,与厂家联合,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形成了优势地位,这对于林清来说,就有些莫名诧异了。

这样的格局,是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但是反过来,也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因为,IVD这个行业,本身就在不断的技术革新和创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光学、电子科学、流体力学、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和生物科学技术乃至化学等学科的每一次进步,都会给IVD行业带来发展的机遇。

就比如,电子科学的进步,使得XQ分析仪得以产生,逐步取代了效率低下的人工镜检。

光学的发展,使得XQ分析仪从三分类阶段发展到五分类阶段,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的发展,也促使XQ分析仪从五分类阶段发展到核酸五分类阶段。对于异常细胞的识别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而新技术和新产品出现后,因为其明确的临床诊断意义,受到医院用户的追捧,其结果就是医院提高了诊疗水平,是受益者;患者就医后能得到更精准快速的诊断,是受益者;而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研发和制造的厂商,获得了经营上的利润和资本市场上的收益,也成了受益者。在此基础上,厂商可以进一步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进行技术改良和新技术研发。

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是符合市场规律和技术进步的大趋势的。

而在FK常规检测领域,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不可否认,酶化学法在其诞生之初,相比较人工镜检,是具备一定优势的。而其优势,更多的是在自动化上,也就是说检测的效率提高了,但是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不理想,国际学术届和国内的临床实践上,并不是十分认可,甚至很多人持有怀疑态度。

但是,因为学术利益和商业利益的绑定,使得这样的产品能够大行其道,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没有机会、或者很少有机会得到应用。那么无论从医院、还是患者而或是研发新产品的厂家来说,都是一种阻碍。更先进的产品无法得到应用,医院的诊疗水平就不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就医的诊疗过程也会变得更加复杂,而厂商,也没有资金投入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中。

如此,则形成了恶性的循环。

而对于商业环节来说,从根本上是看重利润的,并不关心技术是否先进。无论是哪个厂家的产品,只要让我经营,我能挣到利润,就可以了。新技术,是不是能被医院接受并认可,那是你生产厂家的事情。

所以,从IVD行业的整个产业链条上看,从厂商到商业再到终端客户,各个环节的分工和利益分配情况已经是相对固定的了,林清作为新入行的经销商,第一选择就是想办法切入这样的利益链条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谈何容易啊。

从这段时间的了解上看,IVD行业已经过了野蛮生长的时期了。

这个行业在发展初期,也是一片荒地,政策监管不严格,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形形色色,三教九流。很多人都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定位,然后划分好势力范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