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渭水之战(下)(1 / 2)

朱三立于山巅,俯瞰山下散落的唐军尸体,内心狂喜难抑。正在此时,身着皮甲的子振亦自山后攀登而上。子振一见朱三,当即进言:“将军切莫因一时之胜而懈怠。今日若不将这两支唐军尽数歼灭,他们必会如附骨之疽,在将军北上途中频频骚扰我军。“

朱三闻言,陷入沉思。他深知倘若这两支敌军未被击溃,他们势必会奉唐皇之命,于北境与己军反复鏖战。况且今日之胜,全赖敌军深入我阵,加之黄巢提供情报,方能取得。若不趁此良机将其斩尽杀绝,一旦他们醒悟应当联兵御敌,再伺我大意之隙发起反扑,那时胜负就难以预料了。

子振见朱三迟疑不决,又补充道:“唐将素来喜欢将失利归咎于他人。此番两支军队损失惨重,日后相遇若不互责而攻,才真是怪事。将军可率兵尾随,倘若敌军并未混乱互攻,将军便可班师回营;若是敌方互相推诿,混战四起,将军即可趁乱杀个他个干净。将军以为如何?“

朱三听罢,忆起上次二次攻入邓州城时,官军混乱不堪的情形,当即采纳子振之策。老七负屃见朱三竟欲再带兵远征,想到士兵已连战两场,早已精疲力竭,遂急言相劝:“大哥,我军实在已是强弩之末,若再战,恐怕力不从心啊。即便赶上敌军内讧,我们也已筋疲力尽,恐怕无力再战啊。“

朱三闻言,狠狠瞪了老七负屃一眼,道:“你可知这世间的财富权势从何而来?正是靠着敢做常人不敢之事而得来的。“

言毕,朱三集结仅存的尚能行军的将士,立于高处,扬声道:“诸位将士,今日连战数场,辛苦备至。但眼下这些溃兵,正是北境唐军最后的倚仗。倘若此时将其尽数歼灭,明日北上,官爵财富美人,皆可唾手可得!“朱三环视四周,吐了一口唾沫,仰天长笑,继而高呼:“且说此刻,在我军前方,有一官家小姐,仅着一丝衣半裳,你说我们该如何?“士兵闻言,顿时群情激奋,齐声呐喊:“撕烂,撕烂“

朱三见状,知士气已振,遂挥手示意肃静,高喝道:“老九朱珍,率本部殿后。严实帅本部,守左右翼。全军即刻出击!行军途中,若有人敢擅离军阵者,无需询问缘由,就地正法!“

事实证明,子振的判断极为准确。鹿延节度使李孝昌与夏州节度使李思恭自渭河逃出后,在富平不期而遇。夏州兵马以骑兵为主,李思恭见李孝昌被人抬着而来,便讥笑道:“临阵前言明互为犄角,我被围困之时,你却畏战不前。如今看你这般模样,区区一个小小败,竟也能将你打成这副德行。“

李孝昌因援夏州之役损兵折将,原本对此耿耿于怀,无论缘由为何,他咎由自取之感已深。不想李思恭竟当面戏谑于他,李孝昌勃然大怒,令手下将李思恭麾下被朱三军殴至不成人形的副将王羽拖了出来。李思恭见爱将惨遭毒手,盛怒之下,揎拳捋袖,径直冲了过去。双方军士见主帅先动了手,也顾不得理由,纷纷操起兵刃,混战成一团。

朱三在远山之巅,听闻探子来报,不禁笑逐颜开,仿佛唐朝北边大好河山已在向他招手。当即下令,举军突击。

正当夏州军与鹿延军酣战正酣之时,东方突然传来震天的鼓声。只见一支扛着朱三旗帜的步兵方阵,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冲杀而来。李孝昌见状,对着马上即将与他短兵相接的李思恭大喝一声:“还要打吗?“李思恭骑在马上,望着那整齐有序杀来的朱三士兵,狠狠咬了咬牙,对身旁将士吩咐道:“都随我退至北边山坡,列阵以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