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二次朝会-上(求推荐)(2 / 2)

也是,他们爵位不过是亭侯,若是有违法记录传到御史台,早就已经被废掉爵位贬为庶民了。

“朕知道了,闵卿归班吧。廷尉,这几家可有犯罪记录,或者是牵扯进什么官非之中?”

御史台收录的资料除了自己派出监察时获取的,就是州中刺史、郡守、县令长等有正式上疏权的官员、退休官员、名士进行上疏时,在奏疏中提及并被调查属实的,内容范围较窄。

而廷尉则不同,他们每年都要将郡县的司法判决收集上来,按照区域、案情的大小进行整理归纳收录。

可以说,从廷尉的档案室就可以知道很多人在地方上的实际面目如何。到底是安分守己,还是巧取豪夺为非作歹。

但是现在朝廷制度崩坏,对于地方上的掌握已经下降到了很低的水平,很多的地方官员都借用这个制度与地方的士族豪强勾结起来,处理士族豪强们的不法事件时,很多都不再走正规的程序,而是借用郡府、县衙的官署进行私下的调解。

看起来是在官府之中,由官府解决的,实际上不过是贪官污吏和地方士族、豪右勾结,借官皮一起催逼百姓而已,如此做也就不需要录入正式的档案上报。除非影响恶劣,流传甚广的案件,否则根本不录入档案。

借着这个勾结的手段,地方士族、豪右之家就不会将自己的所作所为暴露在朝廷、天下眼中,闷声发大财。

有的地方官员做的比较肆无忌惮,年年上报都是海晏河清天下无事,有的地方官员为了显示自己不畏强权,就拿宗室子弟作伐。

相较于士族,宗室子弟更加无害;相较于豪族,宗室子弟影响更大。

所以关于宗室子弟的案件资料是不缺的。

但廷尉郭介却不知道该怎么介绍。

要知道这五个人,必定有一个会成为皇帝,把他们,甚至他们家族的违法档案在朝堂上公开出来,郭介相信,自己收获的绝不会是赏识。

虽然年纪已经二十的离乡亭侯金源和年仅五岁,三十五年就传了四代,家族遗传的身体素质明显不好的西乡亭侯金阊,看起来几乎是板上钉钉的没机会了,把他们家的事拿出来,自己也不会没话说,但剩下那几位呢?

把有五个兄弟,母亲还在的戴水亭侯金宠排除还剩下两个呢。

这两个,一个家里一脉单传,但是有母亲,一个母亲去世了,但有个弟弟。

一脉单传的金宏年纪较小,皇太后和大将军应该是属意的,但他母亲还在世,如何安排他的母亲就成为了一个麻烦。

另一个没有母亲的麻烦,皇太后和大将军应该也是属意的,弟弟虽然需要封王,相对而言根本不算麻烦,但已经十五岁了,年纪越大越有自己的主见。

这两个条件各有优劣,皇太后和大将军将会如何取舍呢?

郭介出自法吏世家,家中出过几位廷尉,十几位廷尉府的副职、部门负责人,还有几十名各种级别的法吏,廷尉府州郡都有。

他一向是学伏辽,严守中立,埋头做事的,现在却有点后悔了。

如果他前几天去穆文家拜访一下,做个表态的话,是不是能从穆文口中知道他们的选择?

现在是不是就可以有的放矢,从容应对了呢?

其实他也知道,自己贸然上门,穆文绝对不会和自己说什么的。

而且抛弃中立,贸然站队的风险,比现在二选一的风险更大。

站队之后,双方就是不死不休,而现在二选一选错,最多让皇帝心有芥蒂。辞官也就是了,生命和家族传承无忧。

收束了思绪,郭介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随即开始介绍起来。

“七房戴水亭侯金宠,兄弟之间不能和睦相处,郡县有司上报了数起他们兄弟之间争夺遗产的案件。”

“双方甚至有动手的记录,如果不是郡县制止,恐怕他们会闹成流血事件,到时传出宗室为争夺财产兄弟阋墙的传闻,宗室必然蒙羞。”

“宗室团结是天下安稳的基石之一,金宠待人刻薄,连兄弟都不能团结和睦,若是为皇帝,恐怕宗室就会乱起来,到时天下也会不安。”

“十二房离乡亭侯金源,对于兄弟倒是能和睦相处,但其母族马氏却多有借助侯府的权势强行低价兼并百姓田地,偷逃经商税款的事情。侯府似乎也参与其间,但臣并没有看见确实的记录,不敢妄言。”

“金源已经二十岁,加冠成年了,却一不能制止母族违抗国法,二不能保持侯府的名誉不受损。虽然年长,但却绝不是所谓‘国赖长君’中所说那种,国家能依靠的主君。”

“若是他为皇帝,母族在地方上必定更加横行不法,到时皇太后罚或不罚?”

“若是皇太后加以处罚,他必定怨恨太后,母子离心。外界也可能传出太后刻薄皇帝生母一族的谣言,损害陛下的圣名。”

“若是皇太后不加以处罚,他们必定变本加厉,造成平民百姓与国家的更多损失,而且其所作所为也会损害皇室的声威。”

“十三房西乡亭侯金阊,他现在还是个孩子,没有什么犯罪记录。但他的父祖都有好色的名头,更为此做出过不下一件强略民妇的案件。”

“虽然最终百姓撤案,他们没有被定罪,但父祖有这样的名声,我们为什么要选他做皇帝,让帝国为之蒙羞?”

“而且其母族阎氏,与西乡亭侯府数代联姻。阎氏强买民田,放高利贷,强买强卖,记录不少。虽然案卷中也如离乡亭侯那里一样,看不见侯府涉案的痕迹,但有这样的母族,又有那样的父族,都不必说他们这一房一贯的短命,也绝对不适合成为新皇。”

“八房沙范亭侯金泛本身没有不法记录,母族也没有犯罪记录。”

“其母崔氏乃是出身博陵崔氏支脉,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于子女的教育也做的很好。崔氏亡故之后,金泛与其弟一直遵循教诲,兄友弟恭,甚至将家财与弟弟平分了,一时被传位美谈。”

虽然看起来郭介对于金泛全是赞誉,但当郭介将其母崔氏与博陵崔氏的关系点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将他否定了。

穆文的穆氏一族要执政,绝对不希望皇帝的母族是一个有实力的家族,更别说一个能借助士族崔氏的家族了。

最后一个,也就是郭介二选一的那个答案——解渎亭侯金宏。

“三房解渎亭侯金宏,本人没有什么犯罪记录。他的母亲董氏,董氏弟弟董宠,姐姐张董氏在郡县中有一些记录,但并非犯罪记录而是纠纷记录。主要原因就是董氏十分吝啬贪财,数次和人因此产生纠纷,被带到官府处理。”

对于自己的选择,郭介不愿意做评价,只做陈述。

不带入自身的看法,就算是金宏登基了,也不会对他本人有多少反感,最多反感自己的隐私被暴露在朝堂之上,随之对暴露者迁怒而已。

而且虽然说董氏的都不是什么好话,但却会让皇太后和大将军更倾向于选择董氏。

对于皇太后和大将军来说,贪财不是什么坏事,贪权才是。

更何况,董氏的贪财与那些倚仗权势抢夺别人财物,私自指定规则强买强卖,尝到了权势滋味,懂得利用权势的人好多了。

听了郭介的介绍,穆太后心中像郭介选择的那样,倾向于解渎亭侯金宏。

但她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让其他的九卿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她并不能肯定郭介所说的就是事实,对于郭介也没有足够的信任,她现在唯一信任的只有自己的父亲。曹杰只能算半个。

九卿都发表完自己的看法之后,本该轮到地位更高的尚书令、司隶校尉等人,但这些人都默契的没有出声,而是将目光落在城门校尉穆文的身上。

所有人都知道,穆文才是能促使皇太后下定决心的人。

穆太后也将目光放在自己的父亲身上,期待他能给出自己的选择。

在众人的目光中,穆文当仁不让站了出来,不过他却并没有直接说自己选择谁,或者对这些亭侯进行评价。

“陛下,我等都没见过这几位亭侯,甚至没有在当地亲耳听闻他们的事迹,只是通过案牍上的文字了解他们而已。”

“这样程度的了解对于选立新皇这样的大事来说,实在是太少了。”

“我想,我们需要一位对河间郡有足够了解,对和王一脉有足够了解,又足够德高望重的人来给我们介绍这几位亭侯。”

“唯有足够了解情况、德高望重的先生的介绍,才能让我们对他们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出更正确的决定。”

“而现如今,朝堂上正好有一位这样的智慧长者,他便是侍御史金涛。”

“侍御史金涛乃是河间郡人,宗室出身,年高德昭,相信随着他的介绍,我们一定能对这几位亭侯有更多的了解,一定能让我们为天下选出一位贤君。”

“请陛下允许侍御史金涛陈奏!”

“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