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宴功臣隆德染疾(1 / 2)

有道是:盛极而衰,乐极生悲。

晏安王李瑜班师回朝,隆德帝大喜,于钟山万寿峰千秋台上大宴群臣,并为李瑜接风洗尘。

一番歌舞,君臣对饮过后,隆德帝便已酒醉微醺,怎料兴致到处连饮三盏,忽的放声大笑,近侍王公公见皇帝如此高兴,也不便阻拦。其时正是孟冬时节,天气乍寒乍暖,山间不时有寒风吹过。

正狂笑间,隆德帝忽然感到手足一阵酸麻,面部抽搐一阵后径直倒了下去,群臣大惊失色。因当时钟山离皇宫并不远,所以隆德帝并未带医官随行。纵然有太常寺丞为医官出身,但宴饮之际如何会随身携带药石?

太医令闻讯快马赶来,却是一边把脉一边摇头。

待得太医令诊完脉,逸安王李珏也已从逍遥峰御剑而来。隆德帝素知李珏不喜热闹,因此庆功宴上也未传召他前来。

“胡太医,父皇脉象如何?”李珏慌忙问道。

“听闻逸安王医道精深,已不下当世国手,一望之下,想必已有眉目。圣上所患急症,臣……实不敢言。”胡太医听李珏发问,连忙一揖到地。

永安王李琅闻听此言,怒道:“大胆!父皇危在旦夕,你竟妄想隐瞒病情、逃脱罪责吗?来人!把胡严之押入大牢,听候发落!”

“不必了!”李珏喝住侍卫,跪在隆德帝身旁,手按其脉门说道,“父皇面红目赤,舌质绛红,舌胎薄黄,脉弦有力,应是肝阳暴亢、风火上扰之症。若一刻之内抢救必无大碍。但快马传报再到太医赶来,往返之间至少也需三刻钟,救治时机已然延误。父皇饮酒之时,血脉喷张,再加年老体衰,以致外邪入侵。内外交攻之下,已是药石无功。”

众人闻言,心头皆浮现四字:“大限已至。”

“胡太医,取镇肝熄风汤一副,加黄芪、地龙、穿山甲,剂量你懂得,速去煎来。”李珏有气无力地说道。

胡太医闻言,如获大赦,连忙退下去起火煎药。

“卢太医,取神针火十四枚……”

“逸安王,神针火需以五月五日东引桃枝……”

“去我府中丹房内取来即可,如何炼制,自不必我教,速去取来。”

卢太医忙从侍卫手中接过缰绳,纵马向逍遥峰奔去。

“哼哼,我们的李大仙人可算是舍得出山了,文韬武略,医卜星象,无师自通,大唐千年未有之天才,连父皇都可以不放在眼里了。”李琳冷笑道。

“李珏,你别假惺惺的装出一副孝子的模样了,接着去修你的仙,炼你的道啊!逸安王,好一个逍遥安逸啊!”李琅怒道,“你李大仙人不都说父皇已然药石无功了吗?还煎什么药?神什么针?”

李珏似对两位兄长的训斥充耳不闻,缓缓扶起隆德帝的身子,右手食指抵在其背心神道穴上,一股暖流缓缓送了过去。神道穴乃督脉要穴,他这是以内力代替艾灸,以帮助激发其体内阳气,驱除外邪。

待得胡太医将镇肝熄风汤取来,李珏端过药碗,左手用力按住隆德帝脑后发际间哑门穴,右手端着药碗,小指在其天突穴上微微一拂,隆德帝牙关自然张开,李珏顺势将药碗往其嘴边一送一抬,左手一松,半碗汤药便灌了进去。如此医术,唐国上下除开逸安王李珏外,又有谁能施为?

随即李珏放下药碗,右手五指连点任脉“上脘”“中脘”“建里”“神阙”诸穴,使其药力下行,更兼促进胃肠蠕动。

片刻后,李珏再依前番施为,将另外半碗汤药也送入隆德帝腹中。随后左手成掌,按在隆德帝后颈陶道穴上。此穴位主将督脉阳气化为温热之气,然后散布全身。

李珏连番催动功力,饶是孟冬时节,额上也已见细汗。只见他左手发功,右手三指却按在隆德帝脉门处,随时查看脉象。待得寸、关、尺三脉俱洪盛有力,李珏便立即停止发功。

“父皇,醒来!父皇,醒来!”李珏轻轻摇着隆德帝身体唤道。

蓦地,隆德帝手指微动,眼睛也缓缓睁开,口唇微张,似有话要说,却只能发出“啊、啊”的声音。

群臣见状,惶恐万分,慌忙伏地拜倒,齐声道:“臣,万死!”

“速取毫针、锋针各一枚!”李珏道。

胡太医连忙双手奉上针囊。

李珏不敢炫技,谨慎地取出一枚二寸来长、细如牛毛的金针,拇指、中指轻轻捏住,食指虚扶,手腕搭在了隆德帝颈后,针尖正是对准了哑门穴。

胡太医见状,小心提醒道:“逸安王,哑门穴下经脉错纵复杂,医典有言,不可轻易施针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