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时势飘摇30(2 / 2)

”二弟莫怕,皇上不是说改变主意了吗?“

”再说,哪怕真的把墨行迁到京城,也并非是一件坏事,那岂不是可以跟家人团聚。“

奚鼐劝说道,其实说的这些话他心里也没底,那些话只不过是安慰二弟罢了。

奚鼐心里明白的很,皇帝要奚家墨行,可不是看中他们家的墨锭有多好!而是看中奚家墨行在读书人中的影响力。

时势飘摇,京城多次被乱军攻陷,每一次攻陷都是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长安首度失陷,那是在安史之乱席卷的年代。

公元756年,安禄山之乱肆虐,破坏潼关之后直逼关中,长安城失陷,迫使唐玄宗匆匆逃至蜀地。

安史之乱平息后,吐蕃趁势而起,占据河西、陇右,逐渐蚕食这片土地,吐蕃军主力更是离长安仅数十里。

公元763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的初期,吐蕃再度袭击长安,于冬月攻克长安,唐代宗不得不脱身逃亡。

唐德宗时代,朝廷图谋振兴,剿平叛乱。

公元783年,唐德宗调动原本驻守抵御吐蕃的泾原兵镇压军阀李希烈的叛乱,然而这支军队一抵长安就因待遇不公问题而暴乱。

乱兵冲入长安,掳走了唐德宗。

唐德宗蒙难后,关中局势逐渐平稳,长安才得以百年安宁。

公元881年,当岁月的指针指向这个混沌的年代,冲天大将军黄巢率领数十万亡命之徒闯入长安,如狂风肆虐,摧枯拉朽。

长安城,昔日繁华辉煌之地,今已残破不堪,狼藉一片。

烽火燃尽了昔日的盛世,绝望的呼声在废墟间回响。

昭宗帝深思远虑,故又改变了主意。

奚家兄弟二人,前脚刚离开御花园的时候,后脚黄公公就来了。

“陛下,为何又改变主意了?”

“罢了,京城是非之地,天下文豪来了又能如何,只能徒增烦恼。”昭宗帝叹气道。

黄公公,乃是杨复恭的义子,实则为昭宗帝的亲信,潜伏在杨复恭身旁,旁敲侧击,暗中监视。

黄公公却假意充当杨复恭的耳目,为了方便行事,并未改姓杨氏。

昔年,杨复恭,曾以宦官之身,辅佐唐昭宗登基,自诩为昭宗之首功臣,目空一切。

借势之机,杨复恭虎视眈眈,拓展个人势力,招六百许干儿子,稳固地位。

这些干儿子被派往藩镇,掌管节度权,权倾一方,令人唏嘘。

昭宗帝对杨复恭的所作所为深感不快,怀恨在心,欲除之而后快。

唯因力量薄弱,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忍气吞声。

杨复恭,世代宦官,从幼入内侍省,博闻强识,巧于权谋,屡次监视各镇军队。

唐懿宗时,他早已身居河阳监军之位,后因平定庞勋起义有功,得以晋升为宣徽使,至咸通十年继承其父杨玄翼之职为枢密使。

杨复光辞世后,唐僖宗特别信任的宦官田令孜贬杨复恭为飞龙使,而杨复恭只得假借疾病之名,隐居蓝田之地。

光启二年,因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发动叛乱,田令孜带领唐僖宗逃亡至凤翔、兴元,自知众怒难容,遂推举杨复恭接任左神策军中尉、观军容使之职。

随后,朱玫、李昌符与一众朝臣共同擁立襄王李煴为帝。在杨复恭的巧妙操纵下,他的义侄杨守亮率领军队与王重荣、李克用合力讨伐朱玫。

朱玫一派内部迅速土崩瓦解,最终被其部将王行瑜所斩,而李煴则为王重荣所弑。

杨复恭趁机显现,尽管遭到百官的反对,却力主立唐昭宗为帝,斩获赫赫战功,身居枢密使、左神策军中尉、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之位,被封为魏国公,实封八百户,封号“忠贞启圣定国功臣“。

正是杨复恭的功劳,唐昭宗得以登基为帝,但其所作所为却令昭宗帝深感不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