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隐形效果会有所下降779(1 / 1)

   在静态条件下,原型机展现出了良好的隐形效果,但一旦加入动态水流,隐形效果便大打折扣。

   王教授在分析了初步数据后,沉思道:“看来,动态水流导致的光学干扰比我们预想的要复杂得多,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水流对光学路径的具体影响。”

   为了更准确地模拟实际海洋环境,团队决定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来模拟更复杂的水流条件。

   软件能够精确模拟水流对原型机表面纳米涂层的影响,包括水流速度、方向以及原型机在水中移动时产生的各种动态效应。

   化学家小林加入了讨论,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或许我们可以尝试调整纳米涂层的组成,增加一些能够对水流变化更敏感的材料。

   这样,即使在动态条件下,涂层也能够自适应地调整其光学特性,以减少水流对隐形效果的影响。”

   团队根据小林的建议,开始了一系列新的化学实验,试图合成出新型的纳米材料。

   这一过程比预期中要困难得多。

   新材料的合成不仅需要精确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还需要确保新材料能够和原有的纳米涂层兼容,并且在水下环境中保持稳定。

   在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失败后,张恒看到了团队的挫败感。

   “我们面对的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是预期之中的,但正如我们过去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一样,我相信我们也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于是,他们决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索更多可能的解决方案。

   工程团队开始研究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原型机的表面形态来减少水流引起的光学干扰。

   而物理团队则深入研究水流对光学拟态效果的具体影响机制,希望能从理论上找到优化方案。

   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后,张恒和他的团队终于迎来了一线曙光。

   他们发现,通过精细调整“海蓝晶”纳米涂层的微观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水流对光学路径的影响,从而显著提升了动态条件下的隐形效果。

   在实验室的一次会议中,物理学家王教授兴奋地向团队展示了最新的实验数据。

   “通过对涂层微观结构的调整,我们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动态响应’效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