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无心思岭北,猿鸟莫相撩(2 / 2)

但韩愈明白,这种消极的情绪是不可取的,于是他开始沉潜自己,重拾学问。

这种内省和反思,对韩愈回京后的人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积极影响。

他在阳山期间创作的《五箴》,对自己的游、言、行、好恶、喜知名五方面提出了规戒,既是一种反省,也是一种自嘲,体现了阳山时期的批判性思考。这样的变化,与韩愈的忠心为民和心系国家之心密不可分。

韩愈在阳山创作的诗文里既有涵盖万古之情的作品,也有对现实之感的呈现,体现出历史的沧桑感。

与其在朝为官的作品相比,阳山期间,韩愈的经世致用之心日渐消磨,他不再像在京师时一般高谈理想,而是将眼光放在脚下和眼前,写阳山环境的苦恶,身世的凄怆,都是对当下境遇的关注。

韩愈在《新竹》中说: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抽五七,当户罗三四。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并出疑争地。纵横乍依行,烂熳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涵泪。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与此诗“何人可携玩”的无奈发问一样,他在《晚菊》中更感慨“此时无与语”:

“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

今来不复饮,每见恒咨嗟。

伫立摘满手,行行把归家。

此时无与语,弃置奈悲何。”

类似这样的辛酸道白,都是韩愈对阳山寂寞潦倒生活的回忆。

“南方二月半,春物亦已少。维舟山水间,晨坐听百鸟。

宿云尚含姿,朝日忽升晓。羁旅感和鸣,囚拘念轻矫。

潺湲泪久迸,诘曲思增绕。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

在《同冠峡》一诗中,韩愈描写阳山的蛮荒。

才二月,美好的春景就在渐渐消失了,为了排遣心中的孤寂,韩愈漫无目的地在荒山野水间游荡。

早上,他独自坐在深林之中,耳边是百鸟和鸣之声。晚上,他躺卧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云自由自在地飘来飘去。

百鸟和白云尚且能够拥有自由,而自己却被迫在一个自己不想呆的地方,毫无人身自由,所以,韩愈对百鸟和白云生发羡慕之情,也不由得生发出对于身世的感慨和悲苦境况的酸楚心绪。

这种情感也延续到《杏花》一诗之中: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曲江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

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冬寒不严地恒泄,阳气发乱无全功。

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山榴踯躅少意思,照耀黄紫徒为丛。

鹧鸪钩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攒青枫。岂如此树一来玩,若在京国情何穷。

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明年更发应更好,道人莫忘邻家翁。”

韩愈将阳山与京师作对比,表现出两地巨大的反差,凸显出诗人被迫离京的无奈和愁苦,也传达出对于所处境地的感伤和惆怅。

孤独凄怆是阳山时期韩愈的主导心绪,关注当下现实是韩愈这个时期诗文创作的主要内容,他将在阳山艰难的生活和压抑的精神投射于诗文的创作中,把眼光放在现时和当下,体现出现实主义的特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