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燕雀纷纷出乱麻(2 / 2)

景祐元年(1034年),夏竦调任青州(今山东省青州市)知州兼安抚使。为防水患,他听取了守城卒的建议,修建青州南阳桥,几经筹措,垒巨石固河两岸,用数十根大木相贯,无柱,架为飞桥,由梁柱式木桥改为结构独特的无柱单拱木桥,状如彩虹,故曰“虹桥”,是我国第一座木结构虹桥。

青州虹桥的建筑成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不久,这种造桥技术就被推广到汾、汴等地。

夏竦在西北主政期间成绩斐然,他在分析了敌我形势后认为,对付西夏的最好办法就是采取坚守城寨的策略,通过长期消耗,逐渐将国力贫弱的西夏给拖垮。

“燕雀纷纷出乱麻,汉江西畔使君家。空堂自恨无金弹,任尔啾啾到日斜。”

夏竦的这首《偶成》,反应了他这个想法。国门外的政权就如同这麻雀,一直骚扰中原,但威胁并不大,没必要耗时耗力直接开打,长期消耗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夏竦的这一想法与范仲淹不谋而合,可是韩琦却不这么认为。

韩琦认为,宋朝打西夏就好比是大人打小孩,直接重拳出击就可以,根本没必要搞什么长期消耗。

韩琦和范仲淹本来是极为要好的朋友,结果却因攻守之选,闹出了矛盾。

韩、范两人同为二把手,都没有最终拍板的权力,于是韩琦便去找夏竦定夺。

经过几十年宦海浮沉,夏竦已经熟稔制衡之术。虽然他在心里与范仲淹的意见一样,但表面上却并不否决韩琦的提议。

“夏主使,范副使畏缩不前,”当韩琦怒气冲冲地跟夏竦吐槽范仲淹的不思进取后,夏竦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对他说:“韩副使,我看这样吧,你代表陕西四路经略去京城,直接向官家提议出兵事宜。”

听到夏竦松口,韩琦非常高兴。夏主使身为最高军政长官,自然不能离开防区,派他前往京城那就是给他帮了天大的忙。

韩琦却没看通夏竦的心思。夏竦让韩琦去京师,将来如果出兵打了胜仗,夏竦作为西北地区的主官自然功不可没。如果打了败仗,这意见是韩琦提出的,决定是皇帝拍板的,也不关他什么事。

这一谨慎的做法,夏竦也是无可奈何。北宋朝廷中,南方官员是注定被北方官员排挤的,自己的政治安全最重要。

韩琦去京师后,很快就成功说服了宋仁宗同意出兵,然而结果却是灾难性的。

韩琦所属的军队在一个叫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的地方遭西夏人的伏击,几乎全军覆没。

战后朝廷追究责任,韩琦作为这场战争的军事主官,自然难辞其咎。

不过,就在韩琦落难之际,夏竦却出面了。

原来,在“好水川之战”发生前,韩琦曾写下公文交给手下武将任福,要求他小心行军,可是任福忠勇有余,智谋不足,结果贸然出兵才中了西夏人的圈套,最终导致全军覆没的惨剧。任福阵亡,夏竦以西北最高军政长官的名义上书给皇帝,表示此战失利主要责任不在韩琦。韩琦仅仅被降职为右司谏、知秦州,与全军覆没的结果相比,这样的处罚可以说只算是“罚酒三杯”了,韩琦对夏竦感激不尽,自不必说。

夏竦好学勤读,他担任宋军高官期间,战事、军务繁忙,也没有停止过看书习字,就寝等休息间隙时间,还用手指在身上比划研究古文奇字。

庆历四年(1044年),夏竦在郭忠恕《汗简》的基础上,编著了古文字的字汇《古文四声韵》一书,按韵编排,是现代人研究战国文字的重要文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