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临行愁见理征衣(2 / 2)

左等右等,终于看见宰相李沆一队人马退朝往回走,于是拦住宰相李沆的马头,躬身拜下,将诗集恭恭敬敬地献给李沆。

李沆读到诗中的“山势蜂腰断,溪流燕尾分”很赞赏,继续看下去,全卷都是好诗句。

第二天宰相李沆上朝,将夏竦的诗集呈给宋真宗看,并说:

“官家,夏竦父殉国,家贫难继,请给他换个文职吧。”

“李卿家仁厚,言之有理!那你看,哪里有空缺?”宋真宗问李沆。

“是,官家!我下堂就去吏部,看看哪里有相应的空缺。”

不久吏部任命下来,夏竦被改任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

第二年,夏竦年仅20岁出头,参加制科考试,在开封崇政殿应贤良方正科殿试。殿试只考策问,皇帝亲自主持。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按预先安排的座位,坐在崇政殿的东西廊下,然后颁发策题。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

夏竦为自己在参加殿试时能近距离地见到皇帝感到无比荣幸。埋头答卷时,偶然瞥见砚台里的水还闪动着考场彩旗的影子。然后,他笔走龙蛇,一挥而就。

刚到正午,夏竦就交了卷。殿门时,正好遇到时任翰林待读学士的杨徽之。杨徽之见这位考生年轻英俊,一问是夏竦,早知他诗文小有名气,于是就说:“老夫其他则不知,唯喜吟咏。愿祈夏贤良诗一篇,也我预测一下你他日将有何作为!”并掏出吴绫手巾摊展在夏竦面前。

夏竦乘兴题诗一首:“帘内衮衣明日月,殿前旌旆动龙蛇。纵横落笔三千字,独对丹墀日未斜。”

杨徽之一看,点头称赞:“真宰相器也!”

殿试之后说说吉祥话,既不伤大雅,也鼓励后学。

夏竦此次制科考试高中举贤良方正,擢光禄寺丞,通判台州(今浙江省天台县)。

在天台任上,夏竦写下了不少诗作。

他参谒国清寺,写下《国清寺》:“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小院分寒水,虚楼半落晖。叶從金地下,云向玉京飞。欲问西来意,谁传智者衣。”

在天台山,他赋诗《石梁》:“断涧横幽石,苍苔古木阴。欹危接山腹,迢递过云心。峭壁峙千仞,飞流下万寻。秦人若驱策,蓬岛路非深。”

大中祥符年间,夏竦任玉清昭应宫判官,丁谓任玉清昭应宫使,是夏竦的上司。一天,丁谓在斋厅宴请官僚,有杂技表演助兴,丁谓对夏竦说:以前没有咏杂技的诗,你可以做一篇。夏即席吟诗道:“舞拂挑珠复吐丸,遮藏巧使百千般。主公端坐无由见,却被旁人冷眼看。”丁谓一听,知道夏竦是在讽刺他,气得脸都白了。

后来,丁谓担任参知政事,“请大治城西炮场,酾金水,作后土祠”;“三司使”林特提出在上林苑中修建复道,用来连接玉清昭应宫;“发远使”李溥提出将海上巨石搬运到会灵观池中建三神山。

当时朝廷群臣都迎合宋真宗讲求符瑞、神仙,没有人提出异议,只有时任户部员外郎的夏竦上疏反对,认为这些工程过于阔远,并不是秉承天意,从而阻止了这项耗费巨资的工程上马。

庆历元年(1041年)二月,西夏国主元昊领兵进攻渭州(今甘肃平凉)。同年四月,仁宗诏夏竦为宣徽南院使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等使,判永兴军,韩琦、范仲淹为副使。

夏竦作为一方主帅,历经战乱,亲眼见到了太多的亲人离别和恋人分手,深感寻常百姓的离愁别绪,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感人至深的《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词神弄玉看了这首词,不禁为其真诚而又不俗的文笔所打动,当即决定跟随夏竦历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