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童子举(2 / 2)

宋太宗好诗,久慕杨徽之诗名,继位后就召杨徽之为左拾遗,回朝又升右补阙。

见面后,宋太宗索要杨徽之平生所作。杨徽之献上数百篇佳作,又赶写了谢恩诗文进献,其末章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问姓名”等句。太宗特选其十联警句,亲书于御屏风上。

杨徽之又献《雍熙词》10篇,太宗为和韵酬答。太宗每有御制诗,也都赐赠给杨徽之。杨徽之有病,太宗即遣太医往视。

得到皇帝如此赏识,杨徽之很快迁御史、库部员外郎、判刑部南曹、同知差遣院等职,赐予金章紫绶。

杨徽之又奉诏与李昉等汇编前代文章,成《文苑英华》1000卷,是为宋代四大类书之一,受命编诗180卷(一作200卷)。

后来,杨徽之历迁刑、兵二部郎中,并同知京朝官的考课。

雍熙元年(984年),杨亿年仅十一岁。宋太宗听说杨徽之的侄孙是神童,想见见他。

太宗叫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先去一探虚实。

转运使是掌管各路交通运输、财政赋税的官员,并有权监督各地官员为政的官员,应相当于现在的省级交通部长兼财政部长兼检察院长一类的官。

杨亿在这位大人物面前一点也不害怕。他三天里就写成了诗、赋五篇,都是挥笔立就。张去华亲眼看到神童的写作“奇景”,又惊又喜,于是遵照太宗的意旨,将杨亿护送到汴京。

宋太宗在金密殿接见了小客人。

看了杨亿写的诗、赋,宋太宗格外赞赏,但并未完全相信眼前这小孩子有如此超群的才华。于是,他又命内侍都知王仁睿把杨亿送到中书省,再面试一下。

中书省的宰相和其他大臣对这位皇帝请进京城的神童接待极为热情。

他们给他出的诗题是:《喜朝京阙》。侍人早已准备好了笔墨纸砚。只见杨亿走到书案旁立定,提起笔来,略加思索,便挥写起来:

“七闽波渺邈,双阙气岧峣。晓登云外岭,夜渡月中潮。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

站在杨亿对面观看的几位朝廷大员都交口称赞:“写得好,写得好!”

参政李至来到皇宫,向宋太宗禀报说:“杨亿虽然来自边远地方,但在朝廷言谈从容,行动自在,一点也不感到害怕。现在天下太平,时有神童出现。这孩子按照臣等的命题作诗,顷刻即成,真是位神童啊!”接着他把杨亿的诗稿呈放在御案上。

宋太宗看了一遍又一遍,顿时喜上眉梢,不禁低声诵读起来。他想,11岁的孩子竟能写出这样的诗,莫非生而知之?至此,他已完全相信杨亿的确具有超常的智慧。

第二天,太宗在御书房召见杨亿。

“离家这么久,想念父母吗?”太宗看着小杨亿,不由得心生怜爱之心。

“我见了陛下,就像见了父母一样。”杨亿答道。

小小年纪,不仅懂得尊上,也说得滴水不漏。

他说见了皇帝如见父母,对方怎么理解都行。

若皇帝说,知父母恩方能知皇恩,他可以解释说,皇帝如父母,见了皇帝更想父母。

若皇帝说,只知父母恩不知皇恩,为不义。他可以解释说,正因为皇恩浩荡,见了皇帝就暂时不想父母了。

太宗已经被其诗文折服,如今越发叹赏小杨亿,于是下了一道诏令说:“汝方髫龀,不由师训,精爽神助,文字生知,越景绝尘,一日千里,予有望于汝也。”

随后,宋太宗授杨亿为秘书省正字(从八品),并赐“袍笏”,即朝服和手笏。

秘书省是当时国家中央藏书机构,下设监、丞、郎、校书郎、正字、著作郎佐诸职。秘书省正字约等于国务院图书档案馆的文字校对助理吧。秘书省是汉代开始设置的,主要是收集整理秦始皇焚书后留存的文化资料的,元代后取缔。历史上很多文化界名人担任过此职,如李商隐、秦观、张耒、晃补之等等。

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后,杨亿开始走上了仕途。

诗才得到当朝君臣的奖赏,为杨亿日后在仕途上的升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