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大军集结太原府48(2 / 2)

然而,近些年禁军素质越来越差,远不如边军。

宋徽宗虽蒙在鼓里,别人都心里门儿清,所以边军们很瞧不起开封城中的禁军!

在他们看来,赵玉城一个秀才出身的人,哪里会带兵?肯定也学着高俅,整出一些花架子。

第四营的军士们听到有人侮辱指挥使,哪里能忍,纷纷怒声斥骂!

赵玉城道:“全都闭嘴,不必理他们!”

一句话下来,就像禁言咒一样,第四指挥的将士都不吭声了。

如此令行禁止,不禁让周围军士动容,一时间,无人敢再挑衅嘲笑第四指挥了。

南门外的空地上插着很多旗杆,每一个旗杆上面,标注着一个指挥的番号,最北面搭了一个大木台。

赵玉城带着人来到‘威胜军第四指挥’的旗杆下站定。

周围的各营军士嘈杂吵闹,只有第四营将士一言不发,沉默的可怕,引起不少军士侧目。

在第四指挥右边,是振武军第七指挥的队列。

赵玉城斜眼看去,发现第七指挥很多士兵都留着髡发,心中一动,猜到这支人马是辽国降兵。

这次集结的一共有五十个指挥,两万多军士,此刻都集结在南门之外。

一时间,尘土飞扬,人山人海,士兵们都穿着盔甲,军官们的呼喊声与盔甲碰撞声混在一起,乱糟糟一片。

临时搭建的点将台上,已经站上了好几名高级武将。

赵玉城放眼看去,一个都不认识,李存继遂将每个人的身份官职,一一向他介绍清楚。

最中间的是一名身材高大的将领,四十七八岁,昂首而立,不怒自威,正是河东军兵马都总管,王禀。

王禀左手边站着个和他差不多年龄的将领,颔下三缕长须,面带微笑,风姿俊逸,便是慕容流盈的二伯,慕容居廉。

折家家主折可求站在王禀右边,此人是折可存之兄,大约三十岁,身材比王禀高半个头。

除这三人之外,其他人也都是兵马司高级将领,折可存也在其中。

随着下方队列全部集结完毕,王禀上前两步,开始讲话。

他先转述了枢密院的军令,接着便开始调派队伍。

五十个指挥一共被分为十支军队,由十个统制辖制。

宋朝的武将训练和带兵打仗是分开的。

比如折可存,原是河东第四将正将,手下统率的是折家军。

然而打仗时,正将并无领兵作战的权力,需要朝廷册封统制,才能领兵作战!

统制和都统制都是战时派遣官,战后取消,这是宋朝统治者防止武将叛乱的又一道紧箍咒。

对前线作战的武将们来说,这命令简直是自废武功。

折可存平日训练接触的都是折家军,打仗时,却只能统领其它部队。

他手下的第四将则留在府州,防备西夏人偷袭。

可想而知,就算折可存再有治军才能,面对一帮不熟悉的军士,也难以发挥本领!

幸好赵玉城眼下官职低,没有这个烦恼,也不必和这支训练了两个多月的部队分开。

他的顶头上司叫张灏,是张孝纯的儿子,河东第六将正将,这次也是去南方混军功。

按照宋朝惯例,大军出征前,必有一番赏赐。

果不其然,这天夜里,王禀便下令犒赏三军,每个士卒赏钱一贯。

当着王禀的眼皮子底下,倒是没人敢染指这笔钱,五百贯钱很顺利下发到第四营。

赵玉城亲自发放到每名士兵手中,这才回到营帐。

洗漱一番,正要歇下,李存继忽然找了过来,说道:“赵兄,今日站在点将台的武将中,有一人是耿守忠!”

赵玉城点点头,道:“我知道,王禀总管册封的十个统制之中,就有耿守忠的名字。”

他忽然有些奇怪,又问道:“你见过耿守忠吗?”

李存继道:“我没见过。不过旁边的振武军第七指挥中,有人谈论到他。”

赵玉城想了一会,道:“你担心耿守忠此次南征,会对咱们不利?”

李存继道:“战场混乱,就算他们暗中放冷箭杀死我们,别人也不会发觉,需得小心提防。”

赵玉城心中一凛,道:“你提醒的很对,到时咱们小心点。”

第二天,集结好队伍后,王禀就带着大军向东京汴梁城进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