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六科给事中(1 / 2)

朱由检说道,“以后,呈上奏折,书写要简单明了,通顺易懂。不要引经论典,华丽词藻。若不听,1次警告,之后,每犯一次,贬官1级,并废话1字,罚银1钱。京城官员,在10月1日之后,开始处罚,地方官员在明年正月初一后,开始处罚,务必每个能上折的官员通知到。众官员,务必遵守。”

王承恩拟旨不能润色,大白话写在粉蜡笺上。

拟完旨后,给朱由检看。

朱由检看完后,没问题,盖上敕命之宝的玺印。

可以下发了。

圣旨流转到六科给事中。

凡制赦宣行,“旨必下科”。

六科给事中,在明朝的政治格局中典型的‘以小制大。’

官位小,

六科,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对口六部。

每科设都给事中(科长,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各1(副科,从七品,),给事中若干名(4到10名,科员,从七品。),都给事中和给事中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都是平级的,有的时候,还能互相弹劾。

权力大得惊人。

他的本职工作封驳权和注销权。

何谓封驳权,皇帝下的圣旨,流转到六科给事中,若后者认为圣旨违误,不当,有权封还(退回)给皇帝,皇帝的圣旨下不到六部及诸司,更别提执行了。这是封,

所有官员的奏折,流转到六科给事中,若后者认为奏折违误,不当,有权驳回奏折,当然到不了皇帝的御案上。这是驳,合起来就是封驳权。

(当然,要有合理的理由行封驳之权,要不然,就是滥用权力。要知道,你封还的圣旨,是皇帝下的。驳回的奏折,呈递者,每个官员都比你这个七品高。有多大胆子,在这事上敢滥用权力。)

这权力相当于唐宋时期三省六部制的门下省。

它还有监察权,监察范围极大,从朝中六部及百司,到巡查地方,监督地方官员施政情况,甚至还能巡察京营,无论大事小事,监察到问题,弹劾相关官员。

此外,还有监察的衍生‘变种’权力。如,在科举中,乡试充任考官,会试同考官,殿试充任受卷官。目地是监考,名正言顺的在科举中拥有了话语权。

明代文官的三大最重要权力,凡大事廷议,大臣廷推,大狱廷鞫,六掌科皆预焉。

甚至,在大臣廷推中,有投票权。

吏部对选拔官员,考核官员,京察,等,都要留一份记录给六科给事中,以便后者监察。

给事中转任,按惯例,官升7级,有的时候不止7级了。

历史上的杨涟,历任常熟知县、户科给事中、兵科右给事中,然后,直接是左副都御史。右给事中的从七品,左副都御史正三品。

这张圣旨到兵科左给事中程学博面前,看完圣旨内容后,

“这圣旨不当啊。”程学博,读书人,最喜引经论典,圣人言,孔子曰,一篇华丽词藻的文章,让人读完后,就像吃了人参果一样,浑身舒畅。对以后要用大白话写奏折,是皱眉的,不喜的。

且他是东林党人,替东林党要试试新皇的‘成色’。若新皇退让,东林党就可以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了。文官就是这样,宋仁宗时期的大臣,蹬鼻子上脸成什么样子了。看宋仁宗仁,好欺负啊。

他封还(退回)这张圣旨。

下职后,他跟朋友们炫耀说,封还了皇帝的圣旨。

这是一件非常高光,荣耀的事情。

这跟廷杖一个道理。廷杖过的大臣,扬名于世,扬名后代,好处多多,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

廷杖含有‘不畏皇权,直言上谏’的含义,这是正直的。

封还圣旨也含有‘不畏皇权,敢于封还‘不当’的圣旨,’这也是正直的。

程学博即有炫耀,也有为自己扬名的意思。

这事,很快传遍了京官圈,引起极大关注,大家等待后续,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