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180(2 / 2)

   小小苏笑得眉眼弯弯,“谢谢五爷夸奖。”

   不过登台表演就算了,辽国使团还没走,他不想去皇城司大牢参观体验。

   其实他本来也不太清楚朝中的交锋,而是听的多自然

   就知道的多了,辽国使节团一来,街头巷尾讨论的都是大宋和辽国的关系。

   大宋读书人多,百姓有条件都会让孩子认几个字不当文盲,男孩女孩都一样,民间的认字率并不低。

   ?想看醉酒花间写的《[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第 42 章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京城的繁华是大宋承平昌盛的象征,百姓私底下议论朝政也很常见。

   连寻常百姓都能说上几句,太学中的学子更能侃侃而谈。

   国子监分太学和国子学,自庆历新政之后,太学大有赶超国子学之势,每届科举都有大批寒门士子进入朝堂。

   太学生大多推崇新政,国子生大多贬斥新政,两拨学生平时井水不犯河水,谈起这个话题立刻就会开掐。

   苏景殊和王雱刚开始住校不知道这些弯弯绕绕,第一次见到太学生浩浩荡荡冲向国子学的时候还以为两边要打群架,要不是被周勤和周青松拦住,他们扭头就能把值班的直讲喊来防止冲突升级。

   国子学的衙内冲到太学来找茬他们还能理解,人家背后有靠山干什么都不怕,太学生冲去国子学打群架是怎么回事?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后金榜高中进入官场努力升官欺负那些衙内的爹不好吗?何必这个时候撕破脸干仗?

   经过周勤的一番解释,他们才知道这么大阵势不是打群架,而是打嘴仗。

   辩题:庆历新政是对是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