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下地干活(2 / 2)

王承舟一阵大笑,撒腿就跑。

“你个瓜娃子又讨打!”

李香儿跟个大蝙蝠似的,跳起来就去挠他。

大清早的,两人饭还没吃,就嘻嘻哈哈地闹起来了。

李玉珠笑得抱着肚子直摇头。

七里坪乡位于伏牛山南麓,坐落于一片山坳之中,北面依山,南面靠河,风景秀丽,植被丰茂,搁后世,绝对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可那个年月,山多就代表着可耕地少,临河就意味着水患。

而且,当时的农业技术尚未进步,粮食产量很低,老百姓成年累月的在地里头忙活,一亩地也产不了几百斤粮食。

所以,不管是七里坪乡,还是范围更广的内乡县,甚至当时的整个中原地区,农民们想要活下去,都离不了红薯和玉米。

王家村这种偏僻的地方更是如此,为了养活几千口人,生产队甚至连冬小麦都不种了,直接就是在开春的时候种植春红薯。

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雨,地里墒情很好,正是栽秧子的好时候,等过几天气温升上来,红薯秧再栽下去就不容易成活了,必须挑水灌溉。

当下灌溉条件十分有限,若是真耽误了时令,王家生产大队的老老少少可就有罪受了,毕竟从白河里挑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往年夏末的时候种植蔬菜,男男女女们挑着扁担,甚至能把肩膀头上的皮给磨破了。

这也是昨天老支书那么着急的原因。

否则,也不会人家一个刚刚寻了短见的小姑娘,身体都还没缓过来,就开始惦记着让她下地干活了。

不是王铁林心狠,是劳力不够,生产跟不上去,来年是真的要饿肚子的呀。

一家人也知道时间的紧迫,村头上工的铃铛刚响起,就扛着锄头出发了。

不知道是不是上辈子安逸久了,搞得王承舟动作很慢,出门的时候嘴里还叼着半块黝黑发亮的红薯面馒头,一边忙着穿上厚布衫,一边往地里头赶,真是狼狈极了。

初春的早上还很冷,山间弥漫着一层白白的雾气,打在脸上冰冰凉凉的,其实就是还未降下的露水。

前往东坡的羊肠小道上牛筋草已经返青,长得跟地毯似的,踩在上面总感觉有些虚浮,更何况露水一湿,鞋底子立刻变得滑腻腻的,走起路来一步三晃,生怕一不小心就滑倒了。

看着他滑稽的模样,李仙儿捏着小下巴,一脸稀奇,好似发现了什么特别好玩的事情,以至于老支书的战前动员都没认真听,光顾着研究自己不成器的大侄子了。

“话我就说这么多!”

王铁林头上扎着汗巾,杵着锄头做陈词总结,“水地争墒不争时,旱地争时不争墒。咱们王家村的祖祖辈辈在这山坳坳里活了几十辈子,靠的是啥?就是靠的战天斗地,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今儿个这东坡的一百五十亩地,咱们要把它翻过来,种上去!不管是村里人,还是刚下乡的知青同志,咱们都彪彪劲儿,让对方瞧瞧咱们是不是软蛋子、孬种。”

“开工!”

话音一落,王家村的百十口壮劳力就跟上了发条似的,哈着腰扬起了锄头。

即便是女同志也不甘于人后,有的抱秧苗,有的拾杂草,干得热火朝天。

王承舟一看,当即也振奋起来,举起锄头就是一通猛挖。只是不大会儿,就累得龇牙咧嘴,直不起腰了……

于是,跟有人专门盯着他似的,远处响起一阵银铃般的嘲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