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孔圣人吧31(2 / 2)

思想上也要持之以恒,要有一辈子学习的准备,不要做急于求成的人,欲速则不达,有恒才是学习者的必由之路。

孔子也是我们民族的良心,良心只“仁学”,只有怀有仁心的人,才是真正意义的人。仁字,一个人字,一个二字,合在一起就是仁字。告诉人们,二人或二人以上的人生活在一起,如果能融洽,能友好相处,能亲亲相待,这就是仁的问题,仁是在群体相处之中一点点产生出来的。

这是孔子一生最大的贡献,他改变了中华文明,仁的最基本含义就是爱人,人与人能消除隔阂,消解敌意,友善相处,这比什么都可贵。

孔只不是个狭隘的种族主义者,他希望列国都能富强起来。在他看来,一个国家发展看三个方面,要有众多的人口,要让民众富起来,要让民众知书达礼。我一看真的比较震惊,几千年前的古人,居然能跟今天我们社会发展思路一致呢!他让人震惊了。

孔子此时提出的爱国思想是泛化的,不是只自己的国家,这是一种什么思想,大爱,爱的是华夏文明覆盖的所有疆域。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意识,在春秋时代啊,各国打仗混乱不堪的时代,孔子的思想能站在前沿,提出全华夏民族的和谐,这是多么伟大啊!

对于自己的国家,商王朝,他追忆值得称为仁者的只有三个,一个是比干,死谏完成自己作为官员的使命。一个是微子,不与昏君同流合污,出走。一个是箕子,佯狂为奴,表示对祖国的忠诚。孔子把他们成为仁者,是因为他们能够足够爱国,无论祖国怎样不背叛,也足以看出孔子对于自己对祖国的忠贞和热爱。

孔子不仅爱国,还注意人本。这也是为政必须的,今天的国家发展也是注意人本,以人为本的观念贯穿于我国的发展,这么一看,孔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有多大。

齐桓公在争霸道路上,不以兵车,而是通过盟会,和平的方式协调解决问题,这样大大减少了士兵和百姓的伤亡,这种理念便是孔子的以人为本提出的理念。

孔子很希望社会和谐发展。“礼之用,和为贵”,这就看出孔子认为和谐的重要,这种和谐在当时等级社会中,格外不同,上层贵族与下层民众之间要和谐,民众与民众之间也要和谐,族与族之间,列国与列国之间也要和谐。和不是表面的和谐,而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种和不是在和谐的基础上,有不同的声音,然后以大原则为基础,逐渐趋于一致的观点。这与今天的“和谐”社会,民主集中制的发展,都是一致的。

孔子还提到人与人之间要赤诚相待。爱人也是孔子提出的仁理念。爱自己的亲人,爱一切陌生人,爱一切。这与今天社会宣传的人间大爱是一致的,所以你看,为什么今天我们国家一旦有了灾难,全国人都能自发起来,同舟共济,这会儿大家明白了这些民族文化到底从何而来。

孔子很希望社会弱势群体都能得到切实的救助。而对于为富不仁者,即使是国君,孔子仍然敢于批判这种行为。

孔子是中华民族的良心。他的仁爱精神,富民理念,他的治国理论,人众,富民,教育人民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的中国文化精神,就是孔子提出的仁爱。所以我们常说,时代变化,文化需要传承,我们今天的民族精神,人的道德素养的根源在哪里?如果没有孔子,真不知道今天我们的民族会怎样。所以真要感谢孔子,这就是为什么今天人们要祭祀孔子,因为他改变了我们国民的素质。

接下来,我还要再说一下孔子在人类社会中做的另一个贡献,那便是教育平等了。还记得当时夏商周三代都是贵族教育啊!这是多大的一种推动啊!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便开始办私学,当老师,直到七十三岁去世,做了一生老师。

他作为老师,带着三千弟子学六艺,学文化,学礼仪,学为人之道,学处事之术。他在鲁国国内,奔走列国时,都没有停止教学。最关键的是,他是以个人之力啊,培育、带领和支撑了这支庞大的士人队伍,全是靠自己的口碑啊!厉害不,我们今天的公立学校,老师的教学内容是有专门的书籍,孔子教的所有内容,都是孔子自己整理的。

夏商周三代的贵族老师,要么是官员,要么是退休官员,都是兼职,不够专业。而孔子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而成的一种自由行业性的教师啊!

这真是一种划时代的进步,每次我看到这,都特别激动,怎么就能做到呢?自己有能力,还能有这样的情怀,才能有这样的勇气,去做个老师。

孔子的天下第一师,那是因为:孔子所兴的私学及由此产生的教师制度,是一种独立的,自由的,行业化的创新行为,与传统的官府举办的教育完全是两码事。平民身份,破天荒的。同时孔子打破了门弟观念极重的官府之学,让更多的平民子女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孔子提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的朋,主要是说孔子的学生,从身份看,有贵者,贱者,富者,贫者,都有。年岁上,比孔子小岁数不同。最后让人感动的是,他办私学的机会,整理和留存了大量的文化古籍,编定了不少文献,作为孔门私学的教材。我细说说,西周以来的诗歌整理加工,精选出三百零五首定名为《诗》,从三千多篇文献中精选足以“弘道”之文,编成《书》。将卜筮用的书简,加工成《易》。还编写了《乐》《礼》《春秋》。想想,如果没有孔子,中华文化很多就要遗失了,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不可估量,达到没有孔子就没有中国文化,以孔子以前数千年的文化,都是因为孔子才得以传承。孔子以后数千年的文化,都是依赖孔子开启。这是一种怎样的贡献。

说到这,发现了吗?为政理念具有前瞻性,为师理念更具有前瞻性。

孔子是整个世界上,也是第一个老师。苏格拉底比孔子小88岁,柏拉图比孔子小124岁,简直了,天下第一老师。

孔子不仅第一个当了老师,而是是最有学识的,教育体系和观念,孔子尊重人,包括华夏人和四夷人,可苏格拉底却只承认自己的雅典人。这就是胸怀和眼界。今天我们中国能够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胸襟是我们民族传承的。

孔子的教育中不强调自己的教,更多地强调了学,他认为不好好学习,即使主观上想当仁人,到头来还是会干蠢事,只能是愚人。对于老师,他也一直强调要学。学是教的一半,教也是学的一半,二者密不可分。把学习作为生活的根本准则,终身坚持学习,道德上才能不知不觉走向完善。

在孔子时代,老师这个职业,必须要学,因为当时社会,没有认命,只因民众认可,才可以做老师。所以老师如果不学习,没有学问,短期可能忽悠到人来从师,但时间长了,你还有什么可以教学生呢!

教师学习心态,要做到知之,好之,乐之。对于老人学习心态有了更高要求,今天的老师,很多感觉常年只教这些知识,背都背下来了,所以便不会再学,或者按照学校要求,学习,抱怨连连。孔子却说要把学习当成一种喜好。最高的境界要达到乐此不疲。这样教师才能做到永远的学习者。所以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只要求学生,学而不厌,也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去感染学生。

教师教育学生目的,是为了育人,将未成年人,培养成人。人必须经过教育,经过学习,才能成人。人要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成人是教育者追寻的目标要培养出完美无缺具有崇高人格精神的完人来。办教育是要培养出至善至美的完人来。这是一种多高的境界啊!

孔子有弟子三千,他要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中的中流砥柱,然后他们再去影响他人,影响社会。这是一种多远大的社会责任啊!

完美的学生,要有智慧,懂得人生前进的方向。“不欲”“见利思义”这是在物欲面前的态度。见到别人危难时,伸出自己的援手。说话算数。这些都是德行的要求,德之外,还有智育方面的要求,六艺是孔子教学的六门主科,《礼》《乐》《书》《诗》《易》《春秋》,六本经典,理论与实践结合,智育方面要求也不低。

这样一看,在当时的时代,孔子教育学生都注意到为人和知识。我们今天教育学生不也是这些嘛!但随着分数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增加,做人的培养反而成了不重要的事,这也许就是教育的失败。

学生全面发展,老师有通过不断学习,多能。

孔子多能到什么程度,礼仪领域多能,我讲过周的礼仪吧!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等等,无一例外都有礼仪。孔子不仅精通周礼,夏商都知道。

礼乐不分开,孔子在音乐领域也是多能,他经常弹奏乐曲,还能与专门主管音乐的大师研讨乐理,他音乐走向民众,从民众的乐曲中吸取养料,他是歌手,音乐家,诗人。

孔子在游艺领域是多能,六艺的整理者是孔子,为什么他能做到,因为孔子六艺的精通。

孔子在社会政治领域也是多能的。他的政治观念,我们今天很多还有,是不是可以说成多能。

孔子真是多能啊!他居然在生活保健领域也是有研究。他提出食不语,寝不言,今天看,这是不是对身体有好处。孔子在药膳使用上,都懂得哪些适合自己,所以在当时的时代,他居然能活到七十三岁。

孔子的多能,引发了学生的多能,除了孔子教授的,学生的异能分为德行,政事,言语,文学。走向社会后,各自都有自己的才能发挥。真是厉害啊!

最后我们整理一下,孔子是千秋学人,民族良心,万世师表。春秋时代,即使社会动荡,但产生了孔子,弥补了时代的缺憾。孔子,教会了我们民族的每个民众该如何生活,如何律己,如何处世,如何待人。让我们知道如何能做个真正的“人”。这时,你还疑惑为什么今天人们还在祭奠孔子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