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看“王.城.官.法”(1 / 1)

透过一段历史,我们不仅要看历史中国家的兴衰变化,从而慨叹如何做领导者,更多的是要从中看到文明的演变,社会的发展,然后才能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智。我记得年少时,我喜欢历史主要是因为我们历史老师讲起每个朝代的故事时特别有意思,但这并不能改变我背历史时的痛苦。年长后,我喜欢历史,喜欢透过朝代的思考。今日我再看历史,想把复杂的历史脉络清晰化简单话地讲给孩子,最关键的是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从而引发孩子的思考。

那我们先从“王”说起,我想我不说,你一定不会想到这。最初我们都在说三皇五帝,皇与帝都代表了大,上天指派我的,所以我最大,谁也不能违抗我的命令。王在我们看来,也同样,但为什么进入夏时,我们说到夏王朝时代呢!王看笔画是三横中间通过一个竖,别忘了中国文字的写意性。这三横代表了天地人,你只有能够将天地人掌握好,才能为王,给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便是要得到人民的认可。你看这与今天我们社会以人民为中心是一致的,那就是满足人民的需要,努力让人民满意。所以你看中国古代那么早便意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我想这时的你一定感慨到学历史的好处吧!如果当年蒋介石要是知道这点,那么历史会怎样发展呢?

随着社会的变化,夏启通过征战获得了王的地位,所以此时王又增加了一个意思,便是要掌管军队。最终王演变到掌管祭祀。此时王既有天下共主的意思,同时成为了最高军事统帅、最高祭师,一切权利都在王的手中。这微妙的变化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也在表现出此时的王,权利和地位已经提升。

说到城,很难想到最初夏是一个开阔的土地,土地肥沃,利于农业种植。但随着夏王朝建立后,便开始着手王城的建设,最初夏所在的地域是天下之中,那么王城便要是中心的中心。这王城将一切社会制度都包容了。王城建设的核心便是宫殿。王城和宫室的出现,便是国家产生的标志。夏王朝建立的王城多达七八个,但原因,至今由于没有全部挖掘呈现出来,所以还不知道。只能以二里头王城遗址为例,试想一下,你如果做王后,会选择什么样的地方建立都城呢!夏先王选择偃师是因为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暖和,四塞坚固,南有嵩岳,北面有黄河,东西都有山脉。是个易守难攻之地。城中还有两条水系蜿蜒流淌。这可谓是宝地。预示王朝山河永固,世世代代。这里面建有各种层次的建筑物,宫殿和寺庙壮丽无比,还有祭祀用的特殊建筑。宫殿坐北朝南,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总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相当于14个足球场那么大,脑子里能感受到当时王城的气派了吧?

住在里面的居民31000人之多,相当于当时夏王朝天下的四分之一,如此巨大,这也能感受到他在各个部落中为大。城中住有三类人,一类便是有地位的阶级贵族,一类是手工业者为代表的平民阶层,一类便是无业者和奴仆等贱民。贱民的产生主要源于建设宫殿占有的土地,使得失去土地的人便失去了生存的依靠,只能作为奴仆。

此时的夏王朝由于存在了阶级,便有了殉葬,贵族去世后,用奴隶,城市贫民,无业者的躯体去奠基,祭祀鬼神,这种权威在当时是合情合理的。

官,追溯到尧舜禹时,官是有才能,可参与社会治理的人,称为公仆,为社会做贡献。今天我们提倡公务员为人民的公仆,看来公仆最早便产生了。但随着夏王朝建立,组建官僚体系才能展示自己的权威。记得夏启攻打有扈氏前发表的战斗檄文时,指出有扈氏罪证第一便是怠慢天子所任命的三卿。此时三卿,具体指三个官,还是国家治理的三个方面,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是我们已经看到此时国家管理初具模型。

核心统治集团下面分掌十个部门的官员,这种管理体制在今天中国的管理体系中还能看到影子。我们看看,那是国家哪些方面是需要管理的,第一便是农业,毕竟夏王朝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在这里多说一嘴,四大文明古国只有古中国留存了下来,主要原因是我们作为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定居。而游牧民族旅居,不便于管理,自然也容易被消亡,所以我们古中国国家意识之所以强烈,跟农业定居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孩子可以仔细思考一下,为家征战的决心。第二个官职便是四时,这也跟农业生产很有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最终我们国家研究出二十四节气,不都是为农业生产服务嘛。第三个官职便是水利,因为在什么时期,洪水治理都是不可忽视的。第四个官职是掌管食物的,少康成为的“庖正”,看来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渊源久远。第五个官职是管理畜养,牧正的官位,其实是管理畜牧业。第六是管理给养,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机关事务管理局,为官员工作提供服务的。第七个官职是管理礼仪,这也看出中国是礼仪之邦,祭祀,祭天,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事情。第八个布告和宣示政令的官员,也就是今天的新闻发言人,不过那会是坐车,然后摇响铃,引起人们的注意,然后宣告重要的新闻。第九个官职便是卜算,还记得夏启去涂山卜卦得到天意,卜卦有专门从事的官员,但烧烤完龟壳纹路的理解,只能听王的意思。第十个官员便是刑狱之官,这也是看出国家机器想正常运转,必须有法度。那我们就看看夏王朝的法制吧!

阶级社会与最初的氏族社会最大的区别在于出现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这两个对立阵营,维系统治者权利不仅有军队,还要有法律,夏的法律以孝和战事为底线。刑法制度融合了法与礼,执行过程中,严的地方,我们看看常见的五刑制度,五刑分别是墨刑,脸上刻有不规则的花纹,这个在《水浒传》作品中有体现。劓刑,就是截鼻子。刖刑,砍掉脚。宫刑,司马迁所受之刑。大辟,就是死刑。对于这五刑的具体规定,在夏王朝达到三千条。对于罪恶滔天的人绝不姑息,扰乱社会秩序,贪污受贿,抢劫杀人,这些都是要严打。如果定罪证据不足,无法判断,会采取曹操的观点,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有严的同时,自然也有宽的地方。夏王朝时,可以赎刑,用钱和劳役赎。后来司马迁当时罪当处死,但在延续赎刑制度,才有了司马迁所受宫刑,忍辱负重为我们后代留下了千古绝唱《史记》。宽还体现在可以“象刑”,不会以为是用大象代替吧!是指那些的确有悔改之意的犯罪分子,可以用物代理处罚,只象征性的给予处理。宽严相济,目的是让百姓生活幸福。但我们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这样容易滋生腐败,宽的裁定是人为的。今天我们的法在于情。电影《第二十条》就让我们看到法的目的是让违法者犯罪成本增大。夏王朝法律除了刑法以外,还有赋税立法,自然资源管理立法。在当时社会状态下,自然资源得到认识,可谓有远见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