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风城(1 / 2)

走了许久,终于上了大道,王全真与子岸交谈中得知。子岸和守守要去炎州,他可能也看出来了,子岸与守守极有可能来自大族。将子岸与守守带上大道,给他们指明了道路,一直走,可能到明天就到风城了。

子岸与守守大手牵小手,慢慢走着。

守守一手拉着子岸,一手挥舞着木剑。“哥,你说那庙怎么会这样啊?”

子岸笑了笑,“其实那庙是一位强者从天外的回归路,只是有人画蛇添足,引起强者的不满!”

守守“啊”了一声,“天外的回归路,这是什么意思?”

子岸想了想,“按照南部的规矩,所有真我十三境以上的强者都必须去往天外待满三百年,并不是强者就可以有绝对的自由!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规矩!南部看似对强者的自由给予极大的范围,其实都是将强者画了个圈关起来了。不然就凭诸族的矛盾,不知道要打多久,死多少人,灭多少族!”

守守突然笑道:“这肯定是三教圣人订下的规矩。有范围的自由,其实对众生挺好!记得天狼山上,天狼二祖的修道地有处对联,道宽路远凭君走,天高空阔任君行。行者自由!其实哪有什么自由!”

子岸听后摇头,“不是这样,自由是什么?可以想去哪去哪?随心所欲就可以打杀不顺眼的生灵?不是的,在规矩之内的自由,随心所欲不逾矩,如果不能做到,就只能用规矩束缚自身!”

走了许久,天已经快黑了。子岸生起了火。打了两只野味,放在火上烤起,守守便在一旁读书。

守守突然说道:“行在山水行礼,下一句应该是什么?”

子岸笑了笑,“那就得问问你自己了。”

守守想了想,“立于世间立德?不太对!身在风月身行?好像还是不太对。”

子岸笑了笑,没有作答。在道理这方面,他知道还真不一定比守守多。

“守守知道道家,儒家,佛家的三教真言吗?”子岸问道。

守守关上书慢慢说道:“道家在一个道字,静字,修字,为字。儒家在一个礼字,德字,仁字,义字。佛教就不知道了。”

子岸笑了笑,“多看些书,许多东西,不同的时间就有不同的答案!”

子岸将烤好的野味递给守守,“道是什么?什么是道?”

守守接过野味,“我也不太知道,书读的少,路走的少,见过的太少,做过的太少。我觉得道家所求之道在万物初始,万物根本,万物本源。儒家所追求的道在合理秩序,正确的规矩,求仁。佛家的不知道。”整个西部狼族几乎没有佛教的踪迹。守守也只是在书上看到过对佛教的记载,很少提到佛教,对佛教的理念就更少了。西部狼族好像都在遵循天狼族的道,后来南部的儒道两家传入西部,也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对佛道一教,西部好像不感兴趣。

子岸点了点头,“其实三教九流都有各自的问题。道家的问题在无为,无为,在有些时候,真就是无所作为的无为了。儒家的问题在一个腐字,儒家的规矩,会不会不能与时代走在一起。人心之变,都说冮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真不见得。经历了许多事,人心易变。很难约束自身,或者太坚持书中道理,可时代会变,有时候,许多道理都显得过于迂腐了!佛家问题在一个众字,佛教认为世间众生平等,可那有什么平等?七情六欲不断在引导,催促,诱惑,世人向上一步!”

守守听完子岸所说后,斩钉截铁说道:“错错错!不是这样的。哥也要多读书!道家的无为而为在天地,顺应自然。无为而为不会变为无所作为,道家说自然,天地自然,道法自然,无为而为真正意思是无为而无不为。道法更不是一成不变。如果说儒家的道理在自束之内。在规矩之内,等于给自己画了个正确的圈,身在其中。道家在洒脱,自由,自然。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不管天地怎样变,道家便会与时代一起,何来无所作为?儒家不在腐字。心性之变,在于能不能守心。儒家在人为根本,对心之恶,束之。以道理束缚,一味坚持书中道理规矩不知变通不只是腐,更是呆。以人为本,人不应该只是在规矩之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