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磁铁28(1 / 2)

“沪”是跟岸上的羲和氏部落学来的,就是一面长十几米,高六米多的梯形竹栅栏,需要十几个人才能抬得动。

每当退潮之际,他们就在海湾的窄口处提前下“沪”——把两头捆在礁石上固定,再派几个人冒着生命危险跳进海里用长竹竿抵住底部,让“沪”竖起来,挡住回流的鱼类。

等潮落之后,他们就可以在浅水湾里用长竿抄网捞鱼了。

偶尔碰到里面有大鱼,那就刺激了,要么大鱼被他们用竹叉叉死,要么竹栅栏被它冲倒,连杆带人一起冲进海里。

几百年来,神皇五寨几乎每年都有男人死在这件事上。

但他们不得不为。

不这样捕鱼,族人就得饿肚子。

……

风少野考察了许久,又跳到海湾里探了探水深。

无潮的情况下,最深处有四五米,大潮退去后可能只有两三米了,岸边会露出大片泥滩,确实容易大获丰收。

但人工堵鱼太危险了,风少野不想让族人拿命去搏,除非他能找到更安全的方法。

回到岸上,他看到东南角有一座小岛,与蓬莱之间形成了一条长长的海峡,两岸相距只有几十米。

这种海域,潮流汹涌,养分充足,鱼类很丰富,其实是最好的捕鱼场所。

但以他们现在的水平,想吃到这里的鱼,还得费一番功夫。

看看他们的捕鱼工具就知道了。

他们用麻绳来制作长竿抄网,即“罾”;用树藤来制作大型拉网,即“罛”。

这种罛网,笨重不说,还不耐用。

出海捕鱼时,他们要两条小船各执一角,派两个人下水,牵着网的另外两角深入海里,然后四个角一起兜上来收网,就跟一个放大许多倍的手抄网一样。

就这样的效率,渔网还容易坏。

所以“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真不是古人懒堕,而是渔网材料让他们不得不如此。

风少野正在海峡边徘徊思考,却见本应该在砖场忙碌的跋抓着一样东西跑了过来,气喘吁吁道:

“大人,我们烧出了这种砖!”

风少野没等他跑近就看到了,他手上拿的,是一块褐色的砖。

这种砖表面不像他们之前烧出的橙红色的砖那么细密好看,但质地很坚硬,在石头上一敲,声音清脆,还能跟鹅卵石硬碰硬。

试了试隔水性,也很不错,几乎不怎么吸水,湿了之后在太阳下一晒,很快就干了,质地也没有改变。

风少野心中喜悦,这种褐砖已经很接近后世农村建房子用的砖,以后族人们有望住上砖瓦房了!

“你们是怎么烧出来的?”

跋高兴地说:“是喜的功劳,他去北边挖了几筐黑砂石回来,捣碎后加入土料中,就烧出了这种砖。”

又是喜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