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学生时代的兄弟俩(1 / 2)

在兄弟俩的老家木奎,他们两个兄弟上了小学一年级,然而1998年的一场无情的大水过后,把他们可爱的家乡彻底冲毁了。

但他们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依然鼓起生活的勇气,擦干泪水,向着新的生活道路迈进。

当地乡政府把他们这些受灾的大部分猎民,第一时间安排到乡政府所在地托扎敏定居下来,政府又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在乡政府新址建立起了新的猎民新村。

这个木奎猎民新村,整齐划一地座落在乡政府西侧,红红的砖瓦结构的平房,设施一应具全,生活用品都是乡政府集中采购的。

在他们搬迁到托扎敏的那一天,托扎敏政府以及托扎敏的父老乡亲为他们举办了盛大而隆重的欢迎仪式、仪式结束后他们各自拿好自己家的门牌号参观了他们的新居。

家人、姊妹们还有每一个村民们都显露出入住新居的喜悦和幸福的脸庞。

每一个村民家家从新升起了新的炊烟、燃起了对崭新生活的想往,他们兄弟还参观了新的校园。托扎敏小学同学们很欢迎他们的到来,帮助他们搬桌子、拾凳子,不过几天,他们就相处的非常融洽、让他们不由自主的学会了互帮互学互敬互爱的这一理念。

他们从此每天都是背着书包一起去上学、去读书,去接受新的知识,放学后一起手挽着手,肩并着肩通向回家的路。

一年四季的他们有着不一样的童年和欢乐,夏天跟随着父母及亲朋好友在清清的河水边上生火烤肉、捞鱼、同学们一起去河边游泳、嬉戏。

秋天他们拿着心爱的画皮篓去踩稠李子(鄂伦春语叫英额格特)、山丁子(鄂伦春语叫莫力格特)、还有榛子(鄂伦春语叫喜喜格特)、松子(鄂伦春语叫库力格特)等野生干果留着冬天吃,最常吃的还是柳蒿芽(鄂伦春语叫昆比)和山芹菜(鄂伦春语叫坑古拉)、山菠菜(鄂伦春语宽口努阿)。

他们最爱吃的有妈妈阿朵给熬的肉粥(鄂伦春语叫西露哈苏木顺),就是用小米和野兽肉丁放在一起熬。还有稠李子粥(鄂伦春语叫依鄂特苏木顺),就是把米陶净,待米煮到7-8分熟时,将稠李子放到锅里,再煮开,稠李子爆开,粥呈粉红色时即可食用。

稠李子粥色泽鲜艳、酸甜可口,很有味道。冬天也挡不住他们劳动快乐的脚步,他们小伙伴结伴上山,捞着自己制作的爬犁去山上放坡子玩,有时还拿着绳子和爬犁往家里捞一些柴火。春天他们自己制作小木头车在山下拉石子玩,时间匆匆流逝,慢慢的小学六年毕业了,同学们都去了不同的新校园,开始了又一轮新的学习生活。

小学毕业后,他们兄弟俩又来到了阿里河《鄂伦春中学》就读,新的学校里面有食堂、宿舍,在鄂伦春旗来说,已经是一所现代化的中学了。新学期、新同学,同学们都是来自不同的乡镇,有的来自小二沟的,有的来自古里的,有的来自乌鲁布铁的,还有大杨树的。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感悟,在这里从新交集、从新碰撞,他们入住新的宿舍以后渐渐的学会了自己动手洗衣服、自己照顾自己,ELC自治旗政府给了他们很好的待遇、补助政策。他们主体民族有吃、住、免交待遇,那时候他们先期用的是饭票,伙食也很不错,夏天冬天都给他们发些过季的衣服、鞋子。

每天清晨六点半起床,紧张的洗漱、吃早餐过后,就开始了一天的上学,课间的广播体操除了正式的课间操外,还有一些他们民族特色的舞蹈,伴随着优扬的乐曲,同学们翩翩起舞,好大的场面,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在排练节目呢?

午饭的时候到了,他们迫不及待地又飞奔似地投向了新的战场,人头攒动的食堂顿时又成了欢乐的海洋,同学们排起了整齐有序的队伍,拿起了全新的武器,开始了锅碗瓢盆交响曲,一震风扫残云,同学就将香飘四溢的餐厅打扫的干干净净,宣闹的餐厅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厨房的师傅们脸上流落出幸福的微笑,忘记了他们自己还没有吃上可口的饭菜呢?看到同学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吃的好开心,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返回